金盆村的“农民乐团”
本报记者 由文光 通讯员 辛凡 黄甜
春节前夕,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奇石专业村”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街头,近百名身着仿唐乐师服装的“演员”,手持各式中西乐器,围坐在戏楼吹拉弹奏,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原来,这是金盆村的“农民乐团”正在筹备自己村的“春晚”。而乐团团员,都是普通村民。自从几个月前村里成立了乐团,现在村里人弹奏个乐器啥的都不是稀罕事儿。
“以前,茶余饭后大家不是搓麻将就是看电视,时间长了也没啥意思,对娃的影响也不咋好。”52岁的团长马周信说,“我这人爱热闹,就寻思着搞些啥活动。”村里的退休老师刘勇杰平时喜欢二胡等乐器,听说了马周信的想法,跑来一合计,就一起张罗开了。
去年夏忙后,马周信自己贴钱买乐器,请老师义务教,村民们于是决心组个乐团。平时忙着拔草锄地的、务苗摘果的、谈生意的,忙着做饭洗衣、喂猪喂鸡的,男男女女不少都加入了乐团。这些人,别说不认识乐谱,萨克斯拿在手里,颠来倒去不知从哪儿能吹响,有的甚至连装乐器的箱子都开不了。
大家没少下功夫。晴天,大街上就是训练场,雨天,搭个棚子就是排练厅;周内分组集训,周末集中合练。村民们也各显“奇招”:薛咏梅把曲谱用粉笔写在墙上,连做饭时间也不放过记;张大楼把二胡拎到地里,干一会儿农活练一会儿……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乐团从当初的十几人壮大到近百人,乐器也在二胡、扬琴的基础上引进了小提琴、贝斯等数十种。当初连“哆来咪”都不会的村民们,也渐渐地学会了识谱、音阶、弹奏短曲,终于演奏出了第一支像模像样的乐曲《盛世鲜花春芳来》。如今,乐团已能完整地演奏七八首乐曲。
乐团组建几个月时间,村里的气氛和之前大不一样了。宅居的少了,麻将不搓了,大家都开始筹划着也学个乐器,上台露个脸,过把“明星瘾”。“农民演奏团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演奏团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得像模像样,确实有勇气、有胆识,让人佩服。”国家一级作家、周至乡友文兰先生看过表演后说。
新闻推荐
4月21日,周至县第二届特色小吃大赛暨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在曲江农业生态博览园拉开帷幕。据悉,本次大赛获奖菜品将被列入周至美食菜谱,并于“五一”期间在沙河湿地公园进行巡展。本报记者李念摄...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