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老不老 魏向荣
见到麻生西老人,忽地记起苏东坡一首《浣溪沙》来,词的下阕这样写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里意境颇符合麻老的精神气韵,就像是专为千年以下的麻老写的!你看,前两句不仅嵌着“生”“西”两字,况且以麻老九十高龄尚能步履轻捷,爬山亦不须人扶的身体状况来看,足以使人生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惊叹来!
还有惊奇的,是老人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麻老生于钟灵毓秀的终南山下,号称“二曲故里”的周至县,早年他参加过当地“励精学会”、“二曲学会”等先进组织,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在胡宗南进攻陕北解放区之时,曾奔赴延安,道经旬邑马栏,因敌人防守严密,未能成行。后作为周至永和区副区长,组织地方力量支援扶眉战役,其胆略智勇,过于常人。解放后,他参加了第一期土改,历任县委秘书、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务,在大跃进时期,他是全县响当当的“小麦司令”、“棉花司令”,在一次会上,他与县委主要领导在上报粮食产量问题上发生分歧,后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的首脑分子,到西安草滩农场劳动改造。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麻生西的冷静和务实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冤案于1961年甄别平反,1962年、1976年两度出任咸阳专署文教局长,其间在文革中曾被当作“走资派”受到冲击,参与过铁路建设,当过高陵县革委会副主任,1984年后担任咸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直至离休。由于他长期担任文教局长一职,人们亲切地呼之曰“麻局长”!他深得知识分子们的信任,为其时其地文化界教育界所倚重!
麻老品性,清刚耿介,直言直行,不为流俗所染。且不言当“大跃进”之时,众人头脑发热之际,他敢于不违心、不附和、不冒飚,表现出了宝贵的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清洁自守的人品,只说在文教局长任上,曾经的下属杨西龄深情地回忆说:“有一次,麻局长将我从办公室叫出,从衣袋里掏出一沓子钞票,交给我说:‘你将县上上来汇报工作的几位局长领出去吃饭,饭后回来继续谈。\’”并说自己在文教局工作了二十多年,一次也没见过麻局长用公款请客吃饭。
“文革”后,百废待举,作为地区文教局长,他着力培养人才、慧眼识才、爱护人才的事很多,气魄与胆识甚为超迈,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咸阳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一新格局。现在咸阳师范学院的前身咸阳师范专科学校草创之初,麻老亦为一重要推动者,是校长的首要人选,当时领导认为地区繁重的教育行政工作离不开他,才让当时的一位副局长出任校长,也便于他帮助指导学校工作,为地方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人才。八十年代初,礼泉县一名年轻的民办教师给他写信,反映因报考转正考试的时间问题,可能要失去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他感于其才情其文笔,在局领导班子会上当众宣读了这一封信,并待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后,使这位青年获得了一次机遇,不仅改变了命运,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进步很快。
麻老澄怀观道,大雅大俗,自有其过人之处,特别是他的“口才”。杨春轩先生回忆说:文革后期,麻老在一次讲演中,讲到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时,紧紧抓住“学生以学为主”而借题发挥,说:“没有主,就没有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不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就是不务正业。走出校门寸步难行。”台下的教师们心有灵犀,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例,讲到“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在当时的背景下,麻局长没有火上浇油,而是巧妙地利用“开门办学”的典型乾县姜村学校农基课教师宁志文被人戏称为“宁突突”这一外号,在大会上幽了一默,大声说:“宁突突,你就给咱好好地突突!”他是为当时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惋惜,痛惜啊!谈及文化大革命,麻老说,他也经历过了一个从信神,到怀疑神,到消极抵抗神的过程。
麻老还有一奇,九十高龄,记忆力依旧过人,回忆起他在西安二中时,高小的班主任共产党员冯建勋曾给他写的一封信中的内容,仍娓娓道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弟年富力强,希望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麻老一生重名、重德、重气节,不能说不与他年轻时受到的影响有关。麻老的父亲解放前家业颇大,乡修好,雇工们也愿意在他家干活,他家的农具上都刻着“德厚堂”几个字。解放后,他做了干部,父亲劝他说:“当干部要给群众办好事,不要叫群众骂先人!”麻老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博大、高贵而坚守的人品,表现在他人生的多个方面,不说他深得同事和朋友们广泛的敬重,就说在家里吧,老伴患病不能自理,他一直帮着保姆护理。保姆家的孙女做手术急需用钱,他立马拿出一万元,让年幼的孩子重见光明。仅此一斑,恕不赘述,足见麻老的精神世界多么富有!
梁澄清先生有一首写给麻老的诗,诗云:“麻公九秩步履轻,鹤发童颜声如钟。一生怜才不爱钱,无愧终南一清翁。”可为麻老传神写照。
我则说,麻老不老! (C)④
新闻推荐
大一学生从西安骑车回成都过年:8天行程928公里,“疯骑士与国道的故事”,这是孙学伟的QQ昵称。今年寒假回家的历程,如同昵称一样疯狂。他骑着一辆山地车,沿108国道经928公里,从西安骑到成都回家过年。20...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