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疾病 预防先行 防“小眼镜” 近视防控清单请收好

华商报 2021-06-06 01:50 大字

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西安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市民“爱眼护眼始于心,科学用眼践于行”。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前一年的50.2%有小幅上升,超过一半的孩子是“小眼镜”,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学校时,体育课和30分钟大课间应在户外进行。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倡导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

由于良好的读写与用眼习惯可减缓用眼疲劳、减少眼睛过度调节,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即在读写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3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

小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中学生学业压力递增,应注意劳逸结合,在校期间,应把握好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活动时间,多远眺或到户外活动。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可将书桌摆放在窗户旁,使书桌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看书写字时自然光线应该从写字手的对侧射入。若白天看书写字时光线不足,可在书桌上摆放台灯辅助照明,放置位置为写字手的对侧前方。晚上看书写字时,要同时使用书桌台灯和房间顶灯,并正确放置台灯。

家庭照明光源应采用三基色光源照明设备,台灯色温不宜超过4000K(日出后一小时的阳光大约4000K)。

选择哑光纸质读物

实时调节桌椅高度

除了要保持正确的用眼、读写习惯,保护视力还应注意阅读材料、课桌椅的选择。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阅读材料首先要优选,纸质读物不反光。其次阅读材料的图画和字体不宜过小,选择哑光纸质读物。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

其中对于正文汉字、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小学一、二年级用字的字号较大,应不小于3号字;小学三、四年级应不小于4号字;其余小学、初中、高中年级用字应不小于小4号字。

在桌椅的选择上,适宜的书桌椅能够确保儿童青少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学习疲劳。对于有可调式书桌椅的家庭,根据“坐于椅子/凳子上大腿与小腿垂直、背挺直时上臂下垂其手肘在桌面以下3~4厘米”的原则,调节桌椅高度。对于没有可调式书桌椅的家庭,根据上述原则加以调整。若桌子过高,则尽可能使用高一点的椅子,并在脚下垫一脚垫,使脚能平放在脚垫上,大腿与小腿垂直。桌子或椅子过矮时,将桌子或椅子垫高。

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眼部不适,增加近视风险。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每天线上学习时间,小学生不得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对于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此外,年龄越小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并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托幼机构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

电子产品宜选择投影仪、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投影仪,观看距离为3米以上。电视,观看距离为屏幕对角线4倍以上距离。电脑,保持50厘米以上(一臂)注视距离。手机,保持40厘米以上注视距离。

为了更好的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儿童少年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首先新生儿健康体检时应主动进行视力筛查,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4~6岁儿童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查找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并及时干预矫治。6~16岁中小学生、初高中生应进行每年2-4次视力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近视戴镜矫正后应定期复查,尽量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同时,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视力健康的基础。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饮食营养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由于目前暂未出现证实有效的近视治疗药物或保健产品,一旦近视,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矫正。华商报记者 孙夏

新闻推荐

西安一民警倒在工作岗位上

6月5日11时03分,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便衣大队民警刘养林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倒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