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让天下英才在这里腾飞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唐凌,在校期间就是创业的“弄潮儿”,走出交大校门后,在碑林区政府的扶持下,他在国家级双创基地——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版权”公司——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创业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创业初期,唐凌和他的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短缺、没有场地、资源匮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碑林区政府不但将“纸贵”纳入到“龙腾计划”体系,帮他对接了陕西省、西安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品牌背书,给予基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扶持,还让其公司与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共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2017知识产权高峰论坛、高校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墨链INKCHAIN暨“纸贵”一周年品牌发布会,启动We-Media首届自媒体创新创业大赛,为其提供了近1000平方米的场地,共同搭建区块链孵化器,孵化出更多领域的创客,培育新兴产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由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及云研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完成了数千万A轮融资,成立了墨链硅谷区块链实验室InkChainSiliconVallyBlockchainLab。与此同时,纸贵科技还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设立了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与法律创新研究实验室、智能区块链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孵化创业,如今的“纸贵”已经“羽翼丰满”,在线登记作品已超过百万,数据库储量达1000多万,注册用户超过2000人,公司估值已达2.5亿元。在北京、杭州、武汉、首尔、新加坡、伦敦等地都有自己的分公司,年轻的“纸贵”一举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唐凌激动地说:“在碑林创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在碑林区委、区政府、西安交通大学、北大科技园这些巨人的大力支持,如今的‘纸贵’飞的更高!”
纸贵科技创始人&CEO、福布斯2018亚洲30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入选者唐凌,就是千千万万个创新创业人才在碑林这片沃土上成长的一个缩影。而在碑林区这片沃土上,众多像唐凌一样的雏鹰,找到了创业创新激流中“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机会与空间。
碑林区,辖区行政土地面积23.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3万人,下辖8个街道,98个社区,是一个“踩着的地都是历史、吹过的风都是文化、听到的都是故事、看见的都是风景、遇见的都是发展商机”的西安中心城区,中国“百强区”,聚集了17所高校,131家科研机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高校“两院院士”3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入选9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91人、各类科研人员3万多人,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是全市乃至全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区之一。
近年来,碑林区以“奋斗一三五·走在最前列”为总要求、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为奋斗目标,以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为有力抓手,以精准引才育才为基本路径,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先后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园区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家,引进国家级、地方级领军人才12名,获评全市13个区县唯一“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基地”,全区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大批创新创业青年、行业领军人才在这片沃土茁壮成长,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靶向引进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碑林区始终坚持人才是全区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建立人才工作部门联络汇报机制,先后制定了《碑林区人才工作月清单》《碑林区人才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查问效,要求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抓好本地区、本系统人才资源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工作,层层把关,夯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主责主业意识。与此同时,碑林区还先后制定了《碑林区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关于省市区联动建设“大学+”全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实施方案》《碑林区高层次人才帮办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文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扩充人才存量,为人才施展才能搭建最佳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惜才是第一理念,爱才是第一共识。碑林区为了营造惜才留才社会氛围,先后举办两届“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央视“创业英雄汇”西安总决选、“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首届“智创杯”前沿技术挑战赛(西安)品牌活动,创新举办“中德校友企业家论坛”“院士·青少年面对面”“人才夜市”“沪陕金融直通车”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多层次、多角度为各类人才创造交流沟通的环境,持续组织“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活动,开展“西迁精神”专题学习、文化艺术沙龙、金融专家座谈等各类人才活动,创设《碑林人才》期刊,宣传辖区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刊发碑林人才工作动态及外阜先进经验,打造了“近者悦、远者来”的碑林人才发展的新生态。
为了增加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碑林区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出台《碑林区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创新设计、企业家与技能人才等八类人才群体的培训培养。挖掘高校院所现有研发基础和人才优势,吸引国内外领军人才、地方领军人才在这里集聚。同时,高度关注本地籍贯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构建领导联系、企业对接、常态沟通的人才回引机制,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引进更多的人才在碑林创新创业,特创设“碑林海外人才工作站”,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拓宽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渠道,精准面向陕西高校毕业生及海外求学的碑林人,通过“物质吸引+感情牵系”,放大人才吸引的叠加效应,吸引更多“金凤凰”飞回来。
倾心培育
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全力打造“七区”“八大工程”。为了让人才工作更有活力,碑林区一方面积极与省市区组织、科技部门沟通,探索打破制度的藩篱,推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全力打造战略型“七区”,精准做好服务人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发挥战略思维,逐步开展院士“深化服务”工程、“圆梦三秦”菁英计划、创新创业桑梓人才“回归计划”、全球高端人才“引擎计划”、“智慧人才平台”建设工程、环大学产业带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程、国际人才培养计划等碑林人才“八大工程”。
建设“没有围墙”的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碑林区通过整合高校优势资源,率先提出“没有围墙”这一概念,谋求高校与城市建设共振效应,以“三区一轴多园”为总体框架,推进碑林区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积极建成众创载体125个,位居全市13个区县第一。融合大学和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功能向大学延伸、大学资源向城市流动。与辖区众多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环西工大创新带”、“文化西大—中国文化名片工程”等,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地信硅谷”重大项目建设,构建院区、园区、校区、街区、社区“五区”联动的创新创业载体。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行“空间+平台+服务”的双创模式,建成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吸引腾讯、微软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入驻人才1700余人,为企业、高校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切实促进人才项目对接融合,持续推动校地融合深入发展。
聚焦“文产”创建碑林科技产业园。在推进碑林科技产业园建设中,结合碑林“文化+”产业方向,谋求突破瓶颈,充分发挥辖区文化产业、科技和服务优势,重点发展动漫及服务外包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了“西安碑林动漫产业平台”。2010年,经陕西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升级为“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平台建成后,碑林区立足“文化+动漫”产业,全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共搭建4个众创载体,完成了公共技术服务、实训教育、项目策划和运营、项目投融资、产品发布交易、国际交流与合作六大服务平台的搭建,实现了80余家创业企业入孵,使更多动漫产业、文化产业人才在这里聚集,为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源源动力。
研发创新平台打造“24小时创新创业生态圈”。为了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服务,碑林区还建立了西安创业大学、碑林区全民创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研究制定项目投融资、社会公共服务、中小企业扶持等制度,服务帮助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建成了“水禾科技”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引进了腾讯(西安)众创空间、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洪泰大程创新空间、中科创星、MFG创客联邦等一批知名众创空间,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8个,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8个,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18个,解决大学生就业千余人。建立3D打印一体化服务平台、华拓高端制造技术平台、中科创星FABLAB实验室、“西安市人才创新实验基地”等高端创业平台,成立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西安建大静态交通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创新创业生态圈”。
精准发力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开展一次集中慰问、通报一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上门征求一次意见建议、邀请参与一次重要活动、召开一次专题协调会议、安排一次健康体检、邀请参加一场文艺演出、设立一部服务热线……碑林区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帮办机制》,全面落实“五个一”机制,实施“五个一”礼遇,将其子女就学、医疗健康等高层次人才政策优待落到实处。出台《碑林区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专员机制实施方案》,明确用人单位、区委人才办、服务事项协调部门、服务事项承接窗口四大服务专员,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针对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与省、市委组织部共同开展院士深化服务工程,细化院士服务事项,用心用情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在碑林让各类人才在碑林有干事创业的条件,无各种后顾之忧的困扰。
为了发挥全区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碑林区邀请中国两院院士和专家走进中小学开展“院士·青少年面对面”系列活动,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互动,充分盘活西安市大中小学资源,激发辖区大中小学的能动性,持续与各大高校深化合作,不断转化经验和成果,发挥辖区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做好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实现大中小学全域教育联动,创新融合院士服务与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市树立碑林人才品牌标杆。碑林区在合作高校集中开展“三权试点”改革,推动高校建立实体技术转移机构,加快知识产权运营试验区建设,与北大、复旦等15所国内知名高校和地区创新联盟合作,成立了环大学技术转移联盟,落地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西安)平台,开发“专利宝”“专利书包”面向高校推广使用,平台累计上线高校专利330万件。获批“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西安代办处、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专业服务机构,全面推进碑林知识产权运营试验区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碑林区不断深化科研投融资体系建设,联合“西安人才服务银行”,支持轻资产人才创业企业,推动探索投贷联动机制,开展投贷、投保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吸纳集聚了一批能够发挥“塔尖效应”的科研人员,以“前沿技术转化+科创基金投入”模式培养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企业家。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5家,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4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3家。2019年对辖区12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统计,企业全年营业收入306.65亿元。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环境造就人才。碑林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为各类人才在碑林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碑林区将不断深化坚持“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迈上新台阶,描绘“十四五”碑林人才工作新的更加美好的明天!闫鑫朱琳陈新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海鹏)“虽然最低气温已经到-5℃了,但有阳光没觉得太冷。”经历了大风降温天气后,14日,西安迎来冬日阳光,在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