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台》央视热播剧情何以如此接地气? 陈彦:因为我对西安爱得太深
12月3日上午,记者采访到茅盾文学奖得主、《装台》原著作者陈彦先生。说到电视剧《装台》眼下在央视的热播,陈彦说自己也在追剧,并认为拍得不错。
曾在文艺路工作多年
陈彦是地道的陕西人,曾长期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眼下尽管已到北京就任,但说到《装台》故事的发生地西安,他仍充满感情:“我在文艺路工作生活了很多年,对西安这座城爱得太深!”
说到电视剧《装台》,陈彦打开了话匣子。《装台》开播后,他一直在看,“感觉拍得不错,生活气息浓郁。现在有些艺术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而这部剧在正确价值观的传播上做得很好。《装台》想体现的就是小人物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合法收入,从而安身立命的主题,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始终倡导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就是过分强调靠技巧、靠走捷径获得成功,结果往往会栽跟头。靠诚实劳动,获得合法收入,这应该是社会演进的生存之道。”
刁顺子身上有着“老陕”的厚道
剧中主人公刁顺子靠给秦腔剧团装台为生,整天骑辆破三轮车走街串巷,肩挑背扛,凭体力和智慧养家糊口。“这个人对家庭负责,爱孩子。作为一个工头,他也没有公司,没有头衔,但却团结了一帮人,而且跟剧团上下相处融洽,为啥?就因为厚道,能照顾别人,自己再苦,也会替别人着想,把责任扛在肩上,这就是小人物的人性光芒,我认为这部剧改编是成功的。”陈彦说。
可以说,刁顺子身上体现着“老陕”的厚道淳朴,也是现代人最为看重的实在、靠谱。陈彦说:“张嘉益成功塑造了刁顺子这个都市小人物的形象,这个角色不同于他以往扮演的任何角色,演得很到位,很有深度。”因为张嘉益本身是西安人,演起来动作、语言都十分接地气,展现出角色特有的人性温暖,用陈彦的话说,有一种“跟大地自然状态的联系,而不像一些偶像剧,根本不去展现当下的生活和人们的苦乐。”
为别人装台,演自己人生
《装台》剧中人以“陕普”(陕西普通话)演绎都市人的磕磕绊绊、家长里短,表达着人生不易但要坚强向前走的志向。陈彦说,接触他们,就能发现小人物身上也有高光时刻。主角,是舞台上的高光,他们让很多人担负装台的任务;其实装台人有时也是生活的主角,很多人也在为他们装台。可以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既是主角,又在为别人装台,互相取暖,人生才有光和热。
挚爱秦腔,它是陕西人的歌
《装台》中出现许多秦腔唱段,无论是刁顺子,还是其他装台工和普通百姓,高兴时、伤感时,闲了、累了都爱哼两句秦腔,而剧中舞台上的秦腔大戏更让观众感到亲切。有一场戏,秦腔剧院演碗碗腔《人面桃花》,唱腔委婉,感人肺腑,加深了许多外地人对陕西地方戏的了解。陈彦动情地说,他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当院长时期,深深地感受到陕西、西安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秦腔艺术的重视和扶持,感受到秦腔在民间强大的生命力。大秦之腔,唱出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挚爱秦腔,因为它是陕西人的歌。《装台》对秦腔的宣传、对西安的宣传,义不容辞”。
要向古城建设者致敬
《装台》是一部劳动者的奋斗史,陈彦说劳动是美丽的,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也是《装台》所要表达的主题:劳动者的姿态是美丽的,劳动者是光荣的。“我自调到北京工作后,因工作需要常在全国各地跑,我发现在许多城市,包括三线城市、小县城,现在都被建设得很漂亮。为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农民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拿咱西安来说,城市建设加快,越来越美好宜居,这是成千上万跟刁顺子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在这里我要向古城的建设者们致敬,是他们让我更爱这块土地!”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记者周媛)
新闻推荐
《装台》海报。《装台》剧照。这是“陕西人写的陕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烟火气”。由马晓勇编剧、李少飞执导...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