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地道陕味平民生活 张嘉益闫妮领衔主演《装台》

华西都市报 2020-12-04 04:05 大字

《装台》海报。

《装台》剧照。

这是“陕西人写的陕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烟火气”。由马晓勇编剧、李少飞执导,张嘉益、闫妮领衔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别出演,陈小艺、凌孜、尤勇智、孙浩、姬他等主演的温暖现实主义大剧《装台》已于11月29日晚在央视和芒果TV 开播。开播伊始,剧中浓郁的陕西风情就引发了网友一片赞叹。

网友弹幕刷屏“看饿了”

腊牛肉夹馍、胡辣汤……首播过后,网友弹幕刷屏,“看饿了”“对味”“干饭人,干饭魂,干饭得用大铁盆。”观众们各显神通的评论不吝赞美,足以说明,这部原汁原味再现西安城风貌,以装台行当为圆心辐射至五行八作,用饱含人文精神的平民视角,展现改革浪潮中市井生活的《装台》,已经被观众们“装进了心里”。

《装台》改编自“茅奖”作家陈彦的同名长篇小说,小说有些悲剧色彩,原著中刁大顺是一个非常窝囊的人,他总是在求情、服软、抹平,在逆来顺受,在“热脸煨人家的冷屁股”,把苦涩咽下肚去,有时让人实在看不下去。而且他的女儿刁菊花也非常过分,到了一种很极端的地步,逼走了蔡素芬和韩梅等人。

该剧影视化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原著的大面积改写,保留了原著真实底色的同时,增加了温暖、明媚的色彩,这种改动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剧中对刁顺子、刁爱菊这对父女的关系的刻画,一改原著中的沉重,用喜剧化的手法表现剑拔弩张的对立。父亲的唯唯诺诺、女儿的气势逼人,一个守一个攻,出发点都是关心和爱,“明明只有一个亲爹,表现的爱和依赖却杀气腾腾”,透过画外音,观众不难感受到刁爱菊的“作”不过是“纸老虎”,而刁家吵吵闹闹的生活日常究竟会如何发展,也吊足观众胃口。

陕味台词爆笑接地气

陕派电视剧如同它所展现的三秦大地一样,生命力强劲,从早期的《牛玉琴的树》《支书台下唱大戏》到近年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现实主义剧目佳作频出。《装台》不仅延续了陕派电视剧的精品化路线,还融入时代注脚,将发展中的古城西安搬上荧屏,展现出地道而浓郁的地域特色。融入全剧骨血里的“西安味道”,需要调动听觉、视觉甚至嗅觉、味觉共同感受。“生活虐我千遍万遍,我待它如同初恋,高高地扬起我的脸,不懂就问问苍天。”片头曲一响,陕西方言带着独有的乐观昂扬、蓬勃喷涌的生命力扑面而来,瞬间将观众带到古城西安。

不仅如此,为了强化真实感,《装台》用“陕普”代替了普通话台词,“哈人(坏人)”“瓷锤(傻的)”等生动而真实朴素的方言带来了普通话所不能企及的喜剧效果,具有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凝聚力,更折射出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张嘉益、闫妮两位陕西籍演员可谓本色出演,愈发强化了真实感,增强了可信度。方言的使用一箭双雕,对于陕西省内同胞而言,亲切而熟悉;对陕西省外观众来说,陌生却新奇。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特意将方言的释义打在字幕上,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碍。

跟随《装台》的镜头,观众将古城西安的美食、美景尽收眼底。辣牛肉夹馍、胡辣汤、锅盔,剧情伊始俨然成了“舌尖上的西安”,令观众恨不得成为剧中到西安巡演的俄罗斯舞团中的一员,借此机会大快朵颐。热油浇到撒着火红辣椒的面条上时,面香、油香、辣椒香几乎透过屏幕钻进鼻腔,怪不得连张嘉益都在感叹,这是一次“吃道具最多”的表演经历。除了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该剧还向观众展现出古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鲜为人知的一面。剧中的刁家村作为现代都市中的城中村呈现在荧屏上,曲里拐弯的街巷、破旧但聚人气的院落呈现地域特色的同时,也极致还原了生活场景。 据西安日报

新闻推荐

奋进结硕果 翰墨写辉煌 霸陵新区第三届书画展举办

本报讯(记者赵丽莉)奋进结硕果,翰墨写辉煌。12月3日,“书画迎春霸陵新区第三届书画展——百位名家写诗经”活动启动,百名...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