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作家与作家的城市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1-22 04:15 大字

作家与其生活的城市密不可分,城市滋养并成就着作家,作家的生活、写作又浸淫在城市。

哈尔滨,是迟子建生活了30年的城市。“我对哈尔滨,从最初的隔膜到现在就是水乳交融了,在这座城市当中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等一切,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温,对它有了表达的欲望。”迟子建将这种欲望写成了小说,于是有了《烟火漫卷》。

作家围绕生活的城市开展创作的还有不少。贾平凹新作《暂坐》写的是西安城里事,那是他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陈丹燕在《陈丹燕的上海》系列中记录下上海百年巨变中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石一枫的作品大多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新作《玫瑰开满了麦子店》也不例外……

聚焦都市百姓生活

凌晨批发市场的喧闹,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的湿润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做礼拜的教徒……哈尔滨城丰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温婉细致。

《烟火漫卷》是一部聚焦都市百姓生活的小说,哈尔滨独特的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织,柔肠百结而又气象万千。在迟子建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下,“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哈尔滨进入迟子建笔下自《伪满洲国》始,数十年后,作家对这座城市的书写已经蔚为可观:《黄鸡白酒》《起舞》《白雪乌鸦》等,它是地理坐标,是故事的发生场所,承载着悲欢离合的背景。而在《烟火漫卷》里,哈尔滨成为小说完整的主体,小说人物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人物命运与城市历史互相交融。

《烟火漫卷》2019年4月动笔,同年底完成初稿。之后新冠疫情肆虐,迟子建一面忙于疫情中的工作,一面修改小说。她说:“我感受到的自然的风雪越强烈,对温暖的渴望也就越强烈,这样的岁月让我感到自豪,活着是多么好……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很幸运能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着我度过。对灵魂的拷问、对自然的拷问也是我对文学最根本的关注点。”

逐渐培养成熟的城市题材

老陕贾平凹说,对西安的熟悉,如家一样,从客厅到厨房,由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无论多少拐角和门窗,黑夜中也自由出入。

不过,贾平凹写西安的小说甚少。1993年问世的《废都》,是他的第一部城市题材小说,第二部城市题材小说就是《暂坐》。《暂坐》以西安为背景,讲述一个欲望的城市,和在这个城市里一群中年女子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困境中展现出的复杂人性。

“我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也就是百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情;最早书写的是家乡,后来扩大到了整个秦岭地区,不过都是农村题材、乡土题材。我在城市已经生活40多年了,除了《废都》,几乎没有城市题材。新作我写的是城市。”贾平凹说。许多人认为,贾平凹是乡村题材作家,但他说,新世纪以来,城乡交织在一起,小说哪能非城即乡呢。

不过,对城市的聚焦,是迟子建在《烟火漫卷》中的一个重要转变。

作家阿来认为:“这个转换必然会发生。过去我们都是从一个小地方开始自己的文学之梦。后来我们都进入到比较大的城市,比如迟子建到哈尔滨的时候,大概这个时间前后我也到了成都。对于一个作家来讲,难道后来这三四十年的经验不会形成文字?”

将城市生活作为小说焦点,对迟子建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她说:“没有一个人会说,你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以后一定有责任和义务写这个地方。但是我觉得每个作家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当你觉得一个题材培养成熟以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可以从容驾驭它。”

承担起书写城市的使命

作家为生活的城市留下作品的不少,其中有不少名著。比如远离故土、青年时期在都柏林度过的乔伊斯,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用简练诗意的笔触描述这座城市与人民;比如帕慕克写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等作品,记录他眼中这座城市的荣光与梦想,没落与哀愁。

当然,不得不提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他在扉页的献辞中写道,“假如你心有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你们此后一生中无论去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很难说清楚,有多少是因为《流动的盛宴》而爱上了巴黎这座城市。

而在中国,对上海的书写从来就不乏名家,闻名者如张爱玲、王安忆,还有陈丹燕。近来《陈丹燕的上海》系列图书发布,她坦言:“我努力承担了对养育我的城市的作家使命——尽我所能,为这条充满象征并不断变化的河滩留下有血肉的历史细节。”

《白水青菜》是潘向黎的代表作,在作者的意识里,上海不是一个元素,而是创作乃至人生的底色,“上海已经进入了我的审美,我的价值观。我深深地受惠于它,不可以忘恩负义,假装和它拉开距离,说:你是你,我是我。”

迟子建也喜爱上海,但“哈尔滨”才是她笔下继“北极村”之后第二个精神家园。所以,当她谈起哈尔滨,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有情的,这使得《烟火漫卷》对城市的描写充满了力量。

小说之外,生活继续。如她所说,“无论是(哈尔滨)城里人还是城外人,他们的碰撞与融合,他们在彼此寻找中所呈现的生命经纬,是文学的织锦,会吸引我与他们再续缘分。”

新闻推荐

神奇风筝的博大情怀 儿童剧《风筝》观后感

因为一个神奇的风筝,法国女孩和孙悟空有了跨越时空的相遇。(西安儿艺供图)○胡安忍由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魔...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