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风筝的博大情怀 儿童剧《风筝》观后感
因为一个神奇的风筝,法国女孩和孙悟空有了跨越时空的相遇。(西安儿艺供图)
○胡安忍
由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魔幻现实主义儿童剧《风筝》(编剧宣亦斌导演郭洪波),真令人拍案称奇。作品描写一名法国女孩艾米和偶然飞至身边的一只孙悟空风筝的心神互动,神奇而瑰丽,温暖而深情,新颖而有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和博大情怀。
魔幻现实主义,简单说来,即神奇的现实、神秘的现实。这正如魔幻现实主义鼻祖、德国文艺评论家佛朗茨·罗所说,它是“隐藏在事物背后并且始终活动着的神秘。”《风筝》的所有情节细节,都是神奇且神秘的。戏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一种不可思议的戏剧情境之中。孤独的法国儿童艾米在自己的房间看到,一只孙悟空风筝竟然落在自家窗外。它从何处来?不知道。不仅如此,它奇迹般地领着艾米从窗户飞了出去,带她到宽阔的街道上,逛琳琅满目的古董店,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商品。神奇的是,在古董店里,恰巧遇见法籍华人老爷爷。老爷爷绘声绘色地告诉艾米,这是孙悟空,使一根金箍棒,能降妖魔,会变出许多小猴子……离开时,老爷爷又送给艾米一套《西游记》连环画小人书。回家后,孙悟空的形象在艾米的头脑里落地生根,幻化出万花筒般的孙悟空形象。孙悟空使她向往东方,迷上中国。更为奇特的是,她以后来到中国,由风筝上的纸条,竟意外地遇到放风筝的宋小青……这种瞒天过海的神奇和神秘,并非主观幻想,而是建立在坚实的中华文化基因之上的。风筝当然不可能由中国飞到万里之遥的法国,但孙悟空作为一个中华文化符号,在国人的心目中本来就是无所不能的。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携带着华夏民族的深厚情谊,神奇地来到小艾米身边,带着她游古玩店,又腾云驾雾奔向东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种神奇影响,在舞台上被展现为主人公艾米的性格由孤独到精神腾飞的完整过程。作品对小主人公艾米精神流程的描绘,是由浅入深、由表而里的,是深入人物魂灵的。艾米内心深处的激烈动荡,正是传统现实主义所不容易触及的地方。一个性格孤僻的女童,在孙悟空这个生动可爱的形象感召之下,拥抱生活,向往人生,充满自信,憧憬未来,不能不使人想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力使然,是世界东方一个文明古国的人文精神使然。
该剧主体意识极强,所有剧情皆由人物心灵外化而生。风筝虽小,但它是信使,必须飞得高、飘得远。因此,舞台上一切都是“轻装简从”的。像风筝一般轻盈的四个景片,移动自如,变幻无穷。它们一会儿是房间的窗户,一会儿是巴黎的街道,一会儿是飞机舷窗外的云海,一会儿是飘荡着京腔的北京胡同,犹如魔方一般,妙趣横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哑剧方式,仅靠肢体表演,便增加了人物情感交流的难度。正由于有了这种难度,反衬出孙悟空打开异国女童心扉的神奇魔力。几个黑衣人,与黑暗的舞台空间融为一体。他们一身多能,随着剧情变化,需要他们是什么就是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点儿类似于歌队,但似乎比歌队更为灵活,更为随意。至于竹子瞬间变为棍子,熊猫瞬间变为猴子,就更契合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了。该剧还借鉴了黑光剧的艺术手法,舞台空间基本是黑暗的,艾米、风筝和孙悟空的形象,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不仅突出了主要剧情,而且强化了神奇神秘的魔幻效果。
该剧是受1958年中法合拍电影《风筝》的启发而创作的。它最为吸引人的亮点是,淡化了原电影中几个儿童之间具体关系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艾米同孙悟空风筝之间的精神互动与交流,显得含蓄、淡雅,意味深长。至于放风筝的人是谁,最后才被主人公从风筝中的一张纸条交代出来,他叫宋小青。艾米和宋小青,素不相识,却神交已久,两人偶然相遇,脉脉情缘,耐人回味。更使人为之动情的是,宋小青说他还要再放风筝,让风筝飞向世界各地,让风筝去拥抱这个世界。在这里,如画龙点睛,作品精神内容瞬间放大,超越题材本身,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一种大情怀、一种大境界。这也应该是主创人员创作这个儿童剧的初衷。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8日-20日,中国航空学会2020年度重要工作之一的2020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峰会系列活动在西安举行。学会理事长...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