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在路上
董永军
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迷茫过,也徘徊过。直到走进西部法制报社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也下定决心不离不弃。
谚语有“瑞雪兆丰年”一说。2005年底,西安迎来几场大雪。记得我第一次走进西部法制报社的那天,就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盖过了脚面。与外面的寒冷不同,一走进预约接待我的那位同志的办公室,迎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暖意。接待我的那位同志非常热情,给我讲了报社的大概情况,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清楚:“只要好好努力就会有回报。”那时,报社正在创业初期,万事开头都很难。
创业不易,任何单位、任何人在创业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但很快,报社迎来了2006年陕西省公路建设的大好机遇,报社开设了交通建设栏目和国土栏目,我和栏目组的同事刘小波也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奔波。陕北的梁梁茆茆,陕南的山山水水,关中的村村落落,都留下了我们采访的足迹。有时为了按计划及时赶到建设一线,我们把小轿车当越野车开,半路上车辆出现故障的事也时常发生。“头顶星星去,身披月亮归”用来形容那时的我们再贴切不过,困了就在车上休息,渴了就喝口自带凉水,虽然风餐露宿,虽然时常遇到艰难险阻,但我们从没有因为困难而退却。前行,我们永远在路上。
2017年,受报社党支部和社委会委派,我来到西咸新区开展工作。那时的西咸新区,五个新城都还在规划建设中,很多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善,经常是工作一天,连午饭都会耽搁,但即便这样,我也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西咸新区的各项事业都是从零开始,我的工作也是一边干,一边摸索方向。按照西咸新区创新国家城市发展方式的定位,我下定决心,要在西咸新区走出一条采编、经营的创新之路。那时,报社也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报纸改版、网站上线、新媒体矩阵初步完善,报社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西咸新区工作站成立后,在做好常规服务项目的同时,我紧紧抓住西咸新区政法重点工作,成功开创了报社一次招投标业务,完成了第一次网络直播活动。西咸新区广大政法系统干部和各界群众,对《西部法制报》和西部法制传媒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奋斗过,不后悔!走过的路和流过的汗水,都已经成为过去。回望奋斗过的经历,展望未来的方向,我依然倍感自豪。20周年,《西部法制报》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前行,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拼搏和奋斗也永远在路上!
新闻推荐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9月1日,西安市政协组织委员对“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重点...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