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微”处感人心 □张海朋

西安晚报 2020-09-04 04:02 大字

2018年至2019年,我借调在西安市鄠邑区第一中学,校长是仝景锋,根据上级扶贫工作安排,校级领导必须帮扶一户农村建档立卡家庭。两年间,我见证了一位省级示范高中的“大校长”和一位农村贫困户结下的不解之缘……

仝校长的帮扶户户主叫张德民,是鄠邑区蒋村镇曹村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年纪很大,没有劳动能力,患有比较严重的慢性眼疾,其家庭情况也比较特殊,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倒插门”,户口很早转至他乡,家里只有他和老伴。

鄠邑区第一中学是全区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是窗口学校,每天的教育教学事务异常繁忙且各方面要求很严,高密度高负荷的工作经常让仝校长在上班时间没有片刻休息时间,往往是前一个工作尚未结束,后面请示工作的人已排队等候在办公室门外。即使如此,对张德民的牵挂关怀之情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中,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象:下班后,迎着夕阳,仝校长驱车前往张德民家,送送日常用品,问问生活,拉拉家常,干干简单的家务活……毫不夸张地说,去张德民家里的次数远远多于他回自己农村老家看望父母的次数,而事实上他的老家要比张德民的家距离单位近得多。

有一次,学校要迎接一项重要检查,各个部门全员出动严阵以待,仝校长要亲自进行工作汇报。汇报会马上就要开始时,张德民的老伴打来电话,着急地说张德民此时感到头昏眼花,询问能否现在把人送到医院住院治疗。挂了电话,脱不开身的仝校长连忙安排我和另一名老师火速接送张德民到医院。

我俩询问:“去哪家医院?”

“森工医院。”仝校长不假思索地说。

我俩都一愣,陕西省森工医院是鄠邑区及周边地区规格最高的医院,但医院和学校仅一路之隔,如果把张德民送到这里,不管有啥大事小事,都会很“方便”地来学校找帮助,这会造成多大麻烦呀——校长却根本就没有改主意的意思。

50多分钟后,等我们把张德民送到森工医院时,医护人员已经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原来我们前脚出发,仝校长就赶在开会前电话联系好了入院事宜,他觉得只有把张德民住院安顿好,自己才能安心参会汇报工作。

张德民住院期间,因为距离近,仝校长几乎每天都去医院走动一下,张德民两口子也会偶尔来学校“串门”,欢快的交谈声经常从仝校长办公室传出来。

学校工会有时候会发一些慰问品,仝校长基本上都会原封不动地送到张德民家,唯一不送的是端午节发的粽子。我们好奇地询问原因,仝校长笑着说:“年纪大、血糖高的人要尽量少吃甜食。”

农村过年要在大年三十下午贴对联、挂灯笼,因为家里没有手脚灵便的年轻人,张德民家这些习俗早就省略了,但仝校长硬是让喜庆的春联、灯笼贴挂在了张德民家的大门上,村里人纷纷称赞。起初,我对帮张德民家贴对联挂灯笼的做法不以为意,觉得和扶贫没啥关系。仝校长说,扶贫不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抚慰精神上的孤独同样重要。

在仝校长的努力下,张德民家第一批脱贫。而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也在仝校长的影响下有了质的转变,我为自己曾经的无知而羞愧,为仝校长这样真心热心细心地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干部点赞!

新闻推荐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开学第一课” 搬到田间地头 阎良区多所学校多举措倡导“节约粮食”

学生们来到田间地头干农活近日,阎良区多所学校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开学季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树...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