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国庆阅兵到助力“胖五”升空 西安全力建设 先进制造业强市

西安晚报 2020-02-11 05:34 大字

火箭发射成功(示意图)东方IC 供图高新区内有着众多高科技制造企业 (资料图片)(记者 李福民摄)比亚迪汽车生产线 (资料图片) 记者 窦翊明摄陕汽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记者 窦翊明摄法士特现代化齿轮加工机群 (资料图片) 记者 雷伟东 摄

从小小的变速器到参加国庆阅兵的陕汽军车,再到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同步建设,汽车产业集群日益强大;从助力“胖五”升空的箭载计算机“点火装置”到亚洲最大的卧式双滑台强力数控旋压机,再到无人机商用卫星产业雏形初显,航空航天“硬科技”越来越多地进入产业前沿……

实体经济是追赶超越的基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2019年,西安制造业致力转型升级,融入高科技、开拓新思维、探索新方向,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还吹响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新号角。

■记者杨旭

老牌引领+高科技制造企业助力

先进制造业领跑全市工业

2019年12月,法士特第900万台变速器顺利下线,成为齿轮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这一年,法士特年产销变速器首次突破100万台,全年产销双超200亿元,再次刷新“法士特速度”。与此同时,在大雪覆盖下的鄂尔多斯110万方/天LNG项目现场,陕鼓LNG装置在-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高效运行。这一年,陕鼓集团实现销售订货同比增长28.5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3%。

老牌工业企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助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主力军。2019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208.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5.7%,占比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西安市89.6%、增长6.8%,对西安市增长贡献率达87.3%,拉动西安市增长6.0个百分点。

同时,一大批高科技制造企业蓬勃发展。去年9月,施耐德电气全球两大设计中心——低压成套设备设计中心、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落户西安高新区;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西安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红外锗材料主要供应商,全球红外镜头主要供应商及国内尖端探测器机芯生产商成为永久合作伙伴……

大发展靠大项目,快发展靠好项目。2019年,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三一重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兴二期、吉利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进展顺利,华为、百度在西安设立云计算项目;2019年12月1日,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达19个,总投资达77亿元;12月25日上午,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二期80亿美元投资项目启动……产业巨头纷纷布局西安,看好的是西安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带来的是西安工业长足的发展和产业智能升级。

数据显示,2019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7%。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西安瞄准“高质量”,迈着坚定稳健的步伐跑出工业“加速度”的生动写照。

新能源车+商用车占据行业领先

汽车产业集群日渐壮大

去年10月1日,48辆陕汽军车驶过天安门,这是陕汽第六次参与国家重要阅兵活动。作为西安市汽车产业的代表企业,基于高度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2019年陕汽实现产销18.2万辆,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在中国重卡出口市场份额达到21.7%,国内民品市场取得港口牵引车、公路运输等6个细分市场第一。

在陕汽、比亚迪、吉利、法士特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安市在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乘用车、全系列商用车、变速器等多个领域已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去年西安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154.48亿元,占西安市18.6%。

以陕汽、比亚迪两大整车企业为核心,经开区和高新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高陵和西咸新区汽车配套企业的发展,产业聚集的雏形初步显现。以经开区为例,这里已汇聚相关企业40余家,产值占到全省的60%,全市的70%。以商用汽车为重点的经开区商用汽车产业联盟于2019年年底成立,将进一步跨界聚合相关企业,以智能网联为纽带,构筑商用车生态链,推进汽车产业全面发展。

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拉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5月30日,规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开沃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项目一期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万辆电动客车、18万辆电动物流车、1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能力;备受关注的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内可实现整车试生产;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西安打造“汽车城”,形成60万辆乘用车、5000辆纯电动客车和3000万千瓦时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

作为西安市先进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西安现代汽车产业未来可期!

点火装置+亚洲最大数控旋压机

航天航空“硬科技”构筑硬实力

2020年元旦前夕,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踏上太空之旅,其控制火箭“准确派单”的“大脑”箭载计算机,由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七七一所提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则为“胖五”的这次发射提供了“正推火箭”和“消氢点火”装置。

国家的航天事业避不开西安,商业航天产业和泛太空经济也在西安迅速成长。2019年7月25日,民营航天企业星际荣耀研发的运载火箭“一箭两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也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的“三个首次”。该火箭的研发中心正是位于航天基地的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围绕电子工程、材料、控制、推进等航天产业配套,企业已在元器件选用、筛选方面与多家企业有了深度合作。”西安君信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罗鑫锋告诉记者。

航天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蒋阳介绍,商业航天是当今世界航天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将成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的增长极。在航天基地,目前已经有3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千帆竞发,西安已跃入全国城市商业航天赛道上的第一梯队。

2019年8月,在国家工信部开展的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认定上,以西安航空基地为核心的西安航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航空领域唯一入选区域。这一年,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行,为航空产业的开放合作提供国际化舞台;西安航空科技创新创业园启动运营,第一批企业已经入驻发展;基地携手腾讯云规划建设西安航空大数据中心,打造西北首家腾讯云工业云基地,汇聚起“双创”优势资源。

这些专业化的平台载体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环境,更好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也让西安航空产业喜结硕果。其中,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2019年正式建成投产的亚洲最大5800卧式双滑台强力数控旋压机,填补了我国在金属旋压重大装备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实现了从单件加工到发动机整机制造的转型升级,生产研制出我国首台无人机涡扇发动机。“我们的研发能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航空基地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势加动力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航空基地有13家企业为势加动力提供零部件加工配套服务,让他们的发展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瞄准航空制造需求,目前航空基地已聚集起120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铸就了全国独有的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测试、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材料制备等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条,辖区规上企业保持13%的稳步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集中度提高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厚积薄发

去年7月,铂力特登陆A股市场,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同一天,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西部超导也成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的一员。

“新材料”被认为是回归实体经济、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作为国家级新材料及产业化基地,西安集聚产业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北京大学西安新材料创新中心、匹克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一些单位科研机构先后落地西安,与陕西有色、西北有色、铂力特、西部钛业等企业共同发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厚积薄发。

“西安市新材料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优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目前西安市已形成高新区电子信息材料、经开区金属新材料、航空航天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局面。

以风电装备和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样可圈可点。经过一年的调整期,行业逐步回暖,隆基、西电等龙头企业产值同比增幅均在18%以上。去年,全市新兴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晶硅增长225.3%,多晶硅增长200.2%,新产品锂离子电池增长17.1%、光电子器件增长22.8%、集成电路增长15.2%,太阳能电池增长16.6%。随着经开区形成了以隆基乐叶光伏、普瑞新特光伏为龙头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和以中车永电、盾安电气、国水风电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风电聚集区;高新区形成了以特变电工、烽火光伏、华晶电子、陕西光伏和创联新能源等为引领的光伏研发制造基地……产业发展集群效应日益突出。

激发“智造”活力+加快产业布局

西安将打造全国一流先进制造业体系

走进法士特集团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飞舞着的是各式机械臂。据介绍,法士特建立的智能化数字车间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5%。“2019年,法士特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依托,从数字化车间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13种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入手,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目前生产线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8%,各类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到加工、装配、传送等方方面面。”法士特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说。

法士特是西安制造企业创新升级、积极转型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从提高产品质量、比肩业内领先企业,还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营收,都需要传统制造企业尽快实现“智能”。西安鼓励传统制造企业用高新技术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升级。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去年全市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服务机构1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6个,市级安排技术改造项目31个、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3个。各领域的生产企业都因智能化改造而提质增效。

除了生产工艺的智能改造,企业也纷纷从发展模式上探索转型方向。陕鼓跳出传统装备制造业束缚,形成“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大型机组产量及数字化产业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数字经济占比达96.9%。陕鼓集团董事长李宏安说:“未来,陕鼓将进一步践行‘智能+’的服务型制造转型,推进网络研发、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等数字化研究,让数字化助力工业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最让制造业企业感到兴奋的是,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被作为西安市今后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12月2日,西安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招商引资、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明确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6个路径、12项重点任务和22条支持政策。西安从传统装备工业基地向具有产业集聚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加速转型。

根据《意见》,西安市财政每年将安排10亿元的工业专项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的产业基金群,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不仅如此,西安市财政每年还将拿出1000万元设立“市长特别奖”,重奖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先进个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看到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配套设施支持,免去了后顾之忧。”铂力特方面认为。

按照《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西安市将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2%,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5户;到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目标……任重道远,但值得期待!面向未来,让西安加速奔跑!

新闻推荐

西安市人大审议通过 《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2月10日下午,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力做好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