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11年: 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鲜明印记

眉山日报 2019-11-12 07:12 大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在校园临时快递取件点领取快递(2018年1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2018年11月11日,快递员李颜招在北京金融街街道的一栋居民楼下联系顾客,准备送货上门。新华社发 徐钦 摄

□新华社记者 王雨萧

赵文君 张璇

14小时21分27秒,2000亿元——11日,天猫“双11”促销一启动,成交额屡创新高,巨大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自2009年第一个“双11”诞生,“双11”11年的嬗变,见证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坚定步伐。

购物之变

消费升级映射百姓美好生活

11年,中国百姓手中的“购物车”更多从线下走到线上,形式与内容之变,成为消费新时代的鲜明印记。

曾经,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少不了采购“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随着老百姓“钱包”鼓起来,当“三大件”逐渐成为普通中国家庭的标配,一些着眼于生活细节、增添幸福感的“小电器”逐渐成为新的刚需。

以天猫“双11”成交额为例,2009年最受欢迎的家庭“三小件”是取暖机、电暖手器和加湿器;2017年则被新“三小件”——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所取代;今年“双11”,蒸汽拖把、空气炸锅、除螨仪等品质电器成为消费者“新宠”。

小小“购物车”就像一台微型录像机,记录着中国消费的时代变迁。

——从“买全国好货”到“扫全球尖货”

今年“双11”预售阶段,在考拉海购平台,母婴和个人洗护用品销售同比增长分别达137%和163%,数码、保健、家居等销售增长接近100%;第二届进博会上,西班牙“巨无霸”蓝鳍金枪鱼、意大利橄榄油等进口好货纷纷亮相。

——流水线产品“变身”定制商品

过去的“双11”,商家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如今的“双11”,消费者要什么,企业就造什么。浙江慈溪商家余雪峰告诉记者,在健康、轻食的观念影响下,企业瞄准年轻消费者诉求,反向定制了一款三明治早餐机,1小时便卖出2500多件。

——“花式服务”引领“新消费时代”

今年“双11”,天猫上线了包括上门美容服务、奢侈品养护、家电拆洗等超过55种服务消费,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带来“家装外卖”上门服务,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用户,15公里范围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家具。

交易之变

效率提升让消费体验更舒心

“望穿秋水盼包裹”曾是每个“双11”买家的共同记忆。

技术带来体验之变,物流的提升见证中国运输效率之变。

为应对“双11”这场快递界的“春运”,今年各家快递纷纷亮出“杀手锏”——顺丰实施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中通快递投入可实现动态转向等功能的高运力卡车;申通快递上线AI智能客服机器人;圆通速递设立60余个城配及建包中心,简化中转和操作流程;韵达快递的“韵镖侠”App让快件搭上信息“快车”……

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AR量方技术、“物流天眼”……小小快递藏着不少“黑科技”。今年“双11”,苏宁将即时配送从生鲜向母婴、家电等多品类拓展,承诺“1公里全品类30分钟达”“3公里全品类1小时达”;菜鸟网络上线最新一代智能仓,在AI调度下,超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发货能力提升60%。

技术带来的改变不只是物流。从过去支付仅靠手动插拔U盾完成,到如今“摇摇头”“点点手”就能秒级支付……技术更迭带来支付手段的革新,让人们享受着更便捷、无感的支付体验。

理念之变

尽显中国市场“磁石”吸引力

如今的“双11”,已然是一场线上与线下“合奏”的盛大交响曲。

“在中国,为中国。”走进第二届进博会,不少外国参展商打出扎根中国的标语。感光变色隐形眼镜、“量肤定制”面膜、可监控体温的“望远镜”……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创意商品和品质尖货“跑”进中国,或与实体卖场签约,或携手电商平台线上开售。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有多大?答案不言自明。

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经理刘鹏介绍,第二届进博会参展品牌中,有113个新品牌将入驻天猫国际,首次触达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共有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22000多个海外品牌入驻天猫国际,覆盖4300多个品类。

新模式开启消费新空间——

11年“双11”,见证消费从线下走到线上,到如今线上线下“双花并开”的变迁。苏宁利用社区小店联通线上线下,打造“1小时场景生活圈”;在上海龙之梦购物公园,天猫智慧商圈每天三场“红包雨”,3天页面访问人数达到6万……

新主力激发消费新活力——

这个“双11”,“小镇青年”再次展示了强大的购买力。拼多多后台数据显示,11日上午,长安、五菱宏光、观致、名爵、宝沃等五家车企参与“双11”活动的“国民车型”全部售罄,这些车大多被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消费者买走。

新技术提升消费新动能——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至2025年间,5G商用将直接带动信息消费8.2万亿元。其中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将释放4.3万亿元信息消费空间。

市场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近14亿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未来必将释放更大消费潜力,让中国红利惠及全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互联网+高铁快运”助力“双11”“闪电”发货

新华社郑州11月11日电(记者 孙清清)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1月11日6时42分,郑州东站G1564次高铁列车准时发出,装载着网民从电商平台购买的日用品、服装、五金配件、冷鲜食品等货物,3个半小时就能到达上海虹桥站,高铁快运助力线上消费“当日达”。  

据了解,自11月11日起至20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双11”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服务,每日开行高铁快运列车10趟,推出高铁快运“站到站”“库到库”、冷链箱运输等物流服务,高铁快运装载的电商货物分别由郑州发往西安、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运输期间,该集团公司与中铁快运郑州分公司联手开展电商物流服务,与快递企业合作,优化快件接取送达服务流程,加强货物分拣、货物装箱、货物安检等重点作业流程的监控。预计将发送高铁快运货物60吨,绿色、环保、低碳的铁路现代化物流开启“闪电达”模式。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是利用高铁的高效率运输能力,积极服务广大电商和消费者,提高网购效率,打响铁路在快运市场的品牌效应,也是促进铁路运输发展、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

购物车折射居民消费变迁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 许舜达 王俊禄)11日1点3分59秒,2019天猫“双11”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今年是“双11”的第11个年头,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消费、服务消费品,消费者的购物车,如同微型录像机,记录了居民消费的变化,也浓缩了时代的变迁。  

“买什么”悄然发生改变。11年前,消费者的电商购物还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方面。今天,中国人的购物车里既有大牌产品,也有小众原创;既有养生保健,也有绿色环保;既有经典国货,也有全球好货;既有农家新鲜果蔬,也有海外特色生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人的购物车里,曾经食品、衣服是主角,如今,旅游、健身成为重要选项。不少消费者选择在“双11”预订餐饮、旅游,报名培训班、健身房。根据京东生活服务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0日,定制游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倍,国内海岛酒店成交额同比增长360%。此外,京东“鲜花一小时达”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0倍。 

 “怎么买”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追求价格向追求品质转变,大众消费进入更注重品质化的新阶段。  在不断扩大开放广度深度和智慧物流升级赋能之下,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全球”成为常态。今年“双11”,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还协同连接起3万多个海外品牌,通过海外原产地直供,让更多消费者足不出户,通过电商平台,共享一个购物车。

2019天猫“双11” 1分36秒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新华社杭州11月11日电(记者 张璇 吴帅帅)零点钟声刚过去1分36秒,2019天猫“双11”成交额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2018年达到这一数字的时间为2分05秒。  

今年是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举办“双11”的第11个年头。经过11年发展,天猫“双11”已经成为全球电商购物节。据阿里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双11”,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2000个海外品牌参与中国电商购物节的相关活动中。  

在科技和大数据驱动下,进入第11年的天猫“双11”蕴藏的商业力量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协同、大合作,引发全球共振。与此同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搭设,进口商品也正在深入3至5线城市和县域地区。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县域地区跨境电商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1%,增长到2018年的7%。  

天猫“双11”最早创办于2009年,首届成交总额约为5200万元人民币。2018年,“双11”当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成交总额达2135亿元人民币。

新闻推荐

本报将推出2019西安教育培训机构“红与黑”榜单 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推荐 邀您参与

日前,教育部召开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下一步工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