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大西安最亮丽的底色
开栏语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在大西安这座传统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城市中获得新生。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全市上下协同作战,攻坚克难,扎实做好西安市2019年文明城市创建测评迎检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即日起,本报开设“创文永远在路上”专栏,详细解读西安市在创建工作中的点滴历程,助推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席记者张端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感慨。
的确,西安的美,不仅有山水自然之秀丽,不仅有历史文化之深厚,也有百姓生活之和谐。文明,滋润着大西安这座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从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到倡导“车让人”让出一座城的文明与温情,再到推出“河长制”“路长制”让水更清城更绿……文明创建在大西安的各个领域持续深化,文明行为在古城大街小巷开花结果,让市民享受文明成果,让游客赞叹文明底色。
近年来,通过广泛开展“四治一增”攻坚行动,铁腕治霾、柔性治水、依法治山、合力治脏,立体增绿,着力把西安打造成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美丽之城……这一切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理念和环境建设质量,为城市文明奠定了扎实的环境基础。
“我就住在城中心,家门口就是一条大马路。以前过马路的时候总要犹犹豫豫,生怕自己腿脚不好,走得慢被车碰了,现在放心了,司机都主动文明礼让,有时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家住钟楼小区的李奶奶从“不敢出门”到现在“喜欢出门”,“车让人治好了我这个老太太多年的恐路症。”
“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传播、文明过节”等各项文明引导活动的开展,为引导市民践行文明礼仪,提升文明素养,塑造城市集体人格,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奠定了扎实基础。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赈灾、助残等捐助活动干部群众踊跃参与……
走近文明餐桌行动示范店——老孙家饭庄,迎面就能看到门前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出的“不剩饭不剩菜”、“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提示语,店内“文明餐桌”提示牌、宣传海报、倡议书醒目可见,酌量点餐、剩餐打包已成为大部分顾客们的自觉行为。
“乘车、购物排队,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是西安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祖籍西安的郑女士每每回到西安都与家人有着这样的感叹。每天清晨和傍晚上下班高峰期,电视塔、东门外、西大街等公交站点,自觉排队候车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大市民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有礼跟我排,绿色出行减雾霾”的活动倡议。
“各位乘客听我言,我们是文明引导员。如有困难您请讲,‘三个一服务’在眼前。一块抹布擦站牌,一个马扎送温暖……”这是63岁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钱来茂自创的文明交通宣传快板,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快板叔”。钱来茂是全市20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和他的同事们,坚持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上街维护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规、抵制违章行为,努力为城市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走在全市的大街小巷,在大型户外广告牌、建筑围墙(档)、LED电子显示屏、公交地铁车站台、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出租车顶部LED屏等诸多地方总会看到各类公益广告,不仅成为西安街头一道亮丽的文明传播风景线,也成为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街头阵地。
“创建文明城市真的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正如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创文为了群众,创文让生活更美好!”正是本着这种“惠民为本”的精神,大西安将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如今,文明已成为西安的底色,成为古城人的品格,不断滋润着城市和谐宜居。西安市民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西安现代城市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西安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升了市民素质,在深化共建共享中促进了社会融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激发了社会活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升了市民幸福感,随着文明创建成果的巩固提升,西安将会更加美丽骄人,文明古都将更加和谐有序,更加生机盎然,更加整洁清新,更加古朴典雅。
下一步,西安市将扎实做好大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包括创建氛围、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明交通、文明餐桌、志愿服务、政务服务、市民教育培训等等。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集中整治和城市保洁、绿化、市容管理的力度,对背街小巷的道路、照明、排水等市政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维护,为市民创造更和谐文明的宜居环境。
新闻推荐
关中书院培养了大批立德、立言、立功的优秀人才。(受访单位供图)编者按“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