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古城市井文化集散地
□肖军
说起古城中的西仓,不仅老西安人情有独钟,就是年轻人也渐渐爱上了这里。西安有句老话:没来过西仓就不是西安人,没逛过鸟市就不懂生活。周四周日是集市日,这里就会成为全城最热闹的地方,每逢集市一大早,来自古城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在琳琅满目的摊位前,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在喧哗嘈杂的吆喝里,徐徐拉开了赶市的帷幕。像是原版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像是古城遗存民俗文化的百宝箱,像是老西安市民百姓的生活调味汁,像是古城市井风情展示的博览会。
西仓鸟市早在清朝晚期就已经形成。西仓因与和平路的敬禄仓东西相对而得名,是明清时期官府粮仓(永丰仓)所在地,成正方形高墙围起,四周为东西南北四条小街道,大门向南又叫西仓门,与回坊的庙后街相连。
“档子”一词原意是一种民间异物异货的形式,即当年老西安爱好“花鸟鱼虫”的玩家将自己多余的玩品拿到西仓门街道与玩友们交流交换、互通信息。一些聪明的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做起此类生意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物品交易市场。据老西安人讲,这类市场在晚清民国时期就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庙后街到西仓门一带路边形成每周一次小规模的档子,主要交易商品是“花鸟鱼虫”及附属衍生用品,很受市民喜爱,渐渐百姓对此类商品需求增多而市场渐大,后又移至劳武巷及西仓北街一带。
改革开放后,这个特殊集市有了巨大的发展,又回到西仓四条小街道并向四周扩展,逐步形成了西仓北巷东段的家鸟市场,西段的金鱼市场,东巷的赏虫斗蛐蛐市场,西巷的赏鸡信鸽市场,南巷的古玩家用物品市场,劳武巷半截巷的花卉市场。因为自然形成,在这几条街巷中见缝插针般地还布满了杂货衣物、食品药材、家用物品、古玩字画等等,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还有难得一见的民间工匠高手现场展示传统手艺。十多米宽的路面仅留一人通过,满满的物品,满满的人潮,满满的文化,满满的记忆……
这个集市为何自然形成了这么多年,并且有如此昌盛的生命力?我在集市上一边走一边思考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着老翁提着鸟笼的坦然、幼童抱着小猫咪的兴奋、妇人拉着小拉车的满足,看着人们眼中露出幸福的目光……我一下子恍然大悟,是精神和物质的需求。现代人生活好了,需要休闲,需要放松,这里应有尽有的休闲物品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所以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吸引人们到此赶集寻觅,这也应该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这个档子了。小时候是为买金鱼、买信鸽、买花草而来的。记得我家院子也有几个大海子,饲养着几十尾金鱼,龙景、绣球、狮子头和水泡等,很是吸引人的眼光,也是我儿时的美好记忆。如今老了,我依旧保持着这个习惯,但更多的不是买东西,而是赏鱼乐、听鸟鸣、嗅花香、看斗虫,更多的是寻找旧时记忆、了解市井风情、参悟世间百态、对话陈年往事。
新闻推荐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召开工作会 预审2018年决算和 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本报讯(记者拓玲实习生胡政豪)近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专家库的专家和熟悉预算工作的市...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