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守一方 “甜香”四溢

西安日报 2019-08-09 05:11 大字

雨后的糖坊街更显静谧。

■记者杨旭文/图

说起西安最“甜”的街道,那必然是“糖坊街”了。从北大街十字往北,顺着街西侧走过青年路,便能看见糖坊街的路口,拐进去,映入眼帘的一条马路延伸着两排老槐树,人们三五成群的有说有笑,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糖坊街,东起北大街,西至药王洞,长约400米,街道不宽,但历史悠久。从《明清西安词典》中可知,糖坊街为明清西安城街名,在原唐城太极宫处。唐末改筑长安城时,被划到城外,明初向北扩建府城后,又被扩进了城,形成居民坊。

为什么常有人说糖坊街是一条“香甜”的街道呢?这与它得名源于“售糖”的说法有关。相传,明清时,街上有几家熬麦芽糖的糖房,久而久之,人们便据此以“糖坊”来称呼它了。这些糖房经营了很多年,直到民国时期还能见到一些。西安市地名研究者葛惠老先生就居住在糖坊街,年过九旬的他清晰地记得,儿时街边有几家让他垂涎欲滴的糖铺,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最后几家糖房渐渐消失。

“我对卖糖的知之甚少,但对卖皮具的印象深刻。”今年66岁的刘选民为我们讲述了糖坊街的另一项出名经营——卖皮具。糖坊街的皮具店从明代就有,生产的皮制品有皮绳、马鞍等,由于此处手艺人技艺高超,制作出的皮制品名气很大。皮具店的营生持续到了解放后,大约上世纪五十年代,街头就不剩几家了。据刘选民回忆,糖坊街东侧的四合院偏多,街西以民房为主,大户人家的房子看着都非常气派。随着岁月变迁,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发生着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糖坊街进行改造,现在能看到的居民房大都是当时建起的。

8月6日,雨后,空气微凉,清风荡过糖坊街,刘选民停在东口路南的第二颗老槐树下。“这棵树还是我亲手种的呢!到现在少说也有四十来年了。那两排老槐树都是那会儿大家种下的,虽然没有准确记录,但老住户都知道哪棵是自己种的。”

顺着一路的老树清风,映入眼帘的不只有满目的苍翠,还有街北见证了糖坊街历史的教堂和医院。

糖坊街的教堂是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天主教堂,记载里显示是明天启五年至六年(1625年至1626年)由来陕西传教的金尼阁修建。1627年,汤若望神父接替,建成“天主圣母堂”,后改建为“崇一堂”。历经变迁,这座教堂如今是一栋罗马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建筑,教堂设在二层。

教堂东侧是原西安市第二医院。市二院的前身是教会医院,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安天主教会建立了义赈会,四十年代改名为安多医院,1951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西安市第二医院,直到最近几年改为西安市中心医院糖坊街院区。教堂对面也曾有过一个育婴堂,收容弃婴、残婴。解放后,育婴堂改名为解放育幼院,由政府接管,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育幼院搬到了别处。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安,炮火波及到了糖坊街。”回想起儿时的经历,葛老悲痛地说,日机轰炸过后,硝烟弥漫、房屋倒塌,来不及逃生者不是受伤就是丧命,炮弹经过之处一片惨状。

曾经聚集在糖坊街两侧的糖房、皮具店都已成为历史,育幼院、医院也见证了一段烽火岁月。而如今的糖坊街,人们努力地创造着新生活,将那份糖一般的甜蜜延续下去。

在刘选民的心中,“闹中取静又充满生活气息”是糖坊街最大的魅力。“虽然紧邻北大街,但一进糖坊街就会感到很幽静,老树多很凉快,各种店都有非常方便,所以在这儿生活特别得舒服!”

“糖坊街也是一条长寿街。”从葛老口中,我们得知了糖坊街过去有“九多一少”的说法,“九多”中就包括百岁老人多、医院多、幼儿园多、小学多、中学多、小吃店多、药房多等,“一少”是汽车少。“现在,糖坊街还有好几位百岁老人,我91岁,都排不上呢!”葛老打趣地说。

“想想过去衣食住行都很匮乏的穷苦日子,再看看现在要啥有啥的日子,你说说哪个甜?”刘选民笑着问,还没等我们回答,他就迫不及待地说:“肯定是现在的生活甜啊!这样的日子就是‘糖坊街’的甜!”

新闻推荐

西煤机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36.67%

本报讯(息惠丽记者魏彤)近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获悉,西煤机公司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642万元,同比增长43.6%,完成全年计划指标53...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