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正创作城市题材小说

华商报 2019-07-29 01:49 大字

28日,书博会贾平凹读者见面会现场华商报记者 强军 摄

28日下午,本届书博会A馆主舞台迎来顶级流量大咖——著名作家贾平凹。作家出版社也在此举行贾平凹读者见面会,嘉宾还有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山西大学副教授王春林;加拿大汉学家Dylan King(中文名:迪兰),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等。

>>在现场

为签售贾平凹作品几乎卖空

作家出版社与贾平凹特别有渊源,从上世纪80年代起,作家出版社就开始出版贾平凹的作品,比如《浮躁》《妊娠》《怀念狼》《废都》《秦腔》《高兴》,以及去年出版的《山本》。这场见面会在本届书博会最大的舞台举办,即便如此,现场的观众席还是不够用。活动还未开始,会场就座无虚席,连过道也挤满了人。贾平凹从会场外走上舞台短短的十几米,被读者围住合影,他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挤出一条路才上了舞台。因为见面会后有签售环节,所以出版社货架上的贾平凹作品几乎卖空。另据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8日,本届书博会销量最高的书是《秦腔》《浮躁》《废都》。

王春林首先发言:“有机会到西安参加书博会,参加我非常敬重的贾平凹老师的读者见面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开心。其实不需要我多说,今天如此火爆的现场就足以说明贾平凹老师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充分证明他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这次见面会的主题提前并未透露,加拿大汉学家在座,王春林把话题转向文学的世界性上,“在当代,衡量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世界意识,从世界性、民族性几个角度考量。”

说到世界性,自然要提到文学作品翻译。迪兰目前正在翻译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秦腔》,他从自己的视角来谈贾平凹作品的翻译情况,“多年前莫言、阎连科在西方走红时,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还没有英文版,但近几年《高兴》《废都》的英文版都有了”。

>>谈“怪事”

一度和外国翻译者断了联系

贾平凹发言时,会场瞬间安静了几分,他表示上午参加一个作家朋友新书发布会,天气特别热,又忽然下了大雨,进会场前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非常感谢读者朋友。

当代中国文学界一直有一种现象,就是贾平凹的作品受到国内绝对的认可,却在国外火不起来。贾平凹表示自己不懂翻译,所以要绝对信任翻译家。通过和迪兰先生的交往,他也知道了翻译的一些事情,“所谓的世界文学,实际上就是翻译文学,你不翻译出去谁也看不见。”

贾平凹认为,作家在翻译方面是被动的,“作为我自己来讲,平常在西安居住,作品翻译只能守株待兔吧。只有翻译家到西安寻着我,才能把我的作品翻译出去,这是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贾平凹透露一度和外国的翻译家断了联系,“我的翻译作品有个很奇怪的现象,90年代初期《废都》翻译还挺多的,后来各种原因就和外界断绝关系了。汉学家寻不着我,我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他们,基本上十来年没翻译,这七八年以来,各种语言,英语、法语、加拿大语、西班牙语,还有埃及、日本、韩国的各种版本的翻译作品出了三十多种,但是英译比较少。已经翻译的有《高兴》《带灯》《极花》,《秦腔》正在翻译,接下来还有《山本》《古炉》,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翻译出来。”

>>难翻译

最害怕文字味道翻译不过去

中国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读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贾平凹回忆:“翻译作品对中国文学扩大全球视野、提高艺术水准方面作用太大了。”

不过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并非易事。贾平凹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的作品很难被翻译成外文,“我在写东西时,继承中国传统多一些,文字上特别讲究一些,我最害怕的是把味道翻不过去。和翻译家一交流,文字之外,言外之意这些东西,我估计是比较难翻译的。我接触的几个翻译家都说:“你的作品确实难翻译”。这也是我的作品翻译不出去的主要原因。”

贾平凹举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我记得最早的时候,一些人从别的地方拿我的作品去翻译,我写土匪叫“逛山”,指不务正业、浪荡的人,他翻译成“在山上旅游”了。所以翻译过程中要不停地沟通。”语毕,现场哄堂大笑。

迪兰讲述了自己在翻译《秦腔》过程中的感受:“方言不是问题,最难的部分是对戏剧词汇的翻译。比如在《秦腔》中,夏风跟白雪离婚的时候放了一段《辕门斩子》,如果你不知道秦腔的背景《杨家将》的故事,就不知道为什么放这段戏,所以特别难翻译。”

贾平凹说,和翻译家沟通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翻译家到陕西看一看,考察一下我所描写的环境、山川地貌,人怎么生活,建立起感性认识。迪兰上次和另一个翻译家来,他不知道窑洞到底是什么概念,当时我们去看窑洞,还去易俗社看秦腔。以前有日本的翻译家专门来,我写了什么吃的他都要吃一下。另一种沟通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特别是写到农村题材时,有大量不好懂的东西,比如说到“一头沉干部”,意思是“男的吃国家饭在单位上班,老婆在乡下”这种夫妻形式。不懂中国文化的话确实很难理解。”

>>谈新作

正在创作城市题材小说

王春林谈文学翻译时说:“每一个国家、时代,文学都不能单独发展,必须在世界文学大的背景和语境之下发展,文化交流、文学交流就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一个常态,这是无法忽视的。文学界一直有一句话:“美文不可译”。一些优秀作品,越是精妙的东西,就越是在翻译过程中容易被丢失的东西。所以文学翻译某种意义上是比文学创作更困难的事情,要求优秀的翻译家具备双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该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不了解就可能闹笑话。在这个意义上,我愿意向迪兰这样的汉学家表示敬意,正因为有这样的汉学家,才使得当下的文化交流、文学交流成为现实。”

被问到最近的写作计划,贾平凹说:“我在写作上基本上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写现实生活,原来写的是老家,后来发展到写秦岭故事。第二就是写中国100年间发生的事情,各个时期的人们的生存状况,顺序上有前有后。”

贾平凹表示最近也要把写作目光投向城市:“我在城市生活了四十多年,在西安这座城市写过一部《废都》,后来写《高兴》,严格说《高兴》不是城市故事,是农民在城里打工的故事。最近准备写一部关于城市的小说,还在写作中,明年再献给广大读者。”华商报记者 路洁 摄影 强军

新闻推荐

银行理财收益走低 代销类理财产品受青睐

随着新规出台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当前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行,收益率超过4%的理财产品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华商报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