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和工人俱乐部 □宋锚

西安晚报 2019-07-28 05:06 大字

过去西安人看电影,主要是在电影院和工人俱乐部。

以前西安的电影院,除东关正街西口南侧的红光电影院一家外,别的都在城墙圈内。如解放路南段路西的解放电影院;东大街中段路北的西北电影院;西大街西段路北的群众电影院;南大街南段路西的光明电影院;北大街北段路东的和平电影院;市中心的钟楼电影院;竹笆市的阿房宫电影院;南院门的民光电影院。

以前的电影院多是一个厅放映,每次观众千人左右。在影院最显眼处,大多挂着崔嵬、谢添、赵丹、张平、于洋、于蓝、谢芳、陈强、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王丹凤、上官云珠、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园、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秦怡等22名文化部1962年评出的著名电影人照片。正片放映前,往往会放几集新闻制片厂的“新闻简报”,介绍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形势。而国产故事片和艺术片多是由北影厂、长影厂、八一厂和上海影业集团的天马、江南和海燕厂摄制。其实早在1958年,我国一些省、市、自治区就成立了电影制片厂,但这些厂鲜有经典片问世。当时西影厂曾拍出过《碧空银花》《雪海银山》《草原风暴》《桃花扇》等片。其他的如四川“峨嵋”、广东“珠江”、新疆“天山”、湖南“潇湘”等厂也有几部故事片,但多波澜不惊。“文革”前,我国每年生产的故事片约八十多部,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有时影片放映到一半,银幕上会突然出现“影片未到”四个字,观众只好小憩一会儿。而此时,影院的跑片员正蹬着自行车,紧张地赶路送片。那时一部影片的胶片往往要在两个或三个影院错时放映,出现断档并不是小概率事件。除国产影片外,影院也大量放映外国电影。特别是苏联影片,精湛的艺术和引人入胜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有些影院除悬挂我国影星照片外,还挂有格拉西莫夫、邦达尔丘克等苏联电影艺术家的肖像。约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和平电影院率先推出了宽银幕立体声电影,并放映了由陈强主演的我国首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魔术师的奇遇》和彩色宽银幕纪录片《漓江游记》。接着又放映了苏联宽银幕立体声影片《海之歌》和《少女的春天》,使观众大开眼界。除苏联影片外,观众还能观赏到朝鲜、印度、东欧国家及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的进步影片。特别需要提起的是60年代初,突然在东大街钟楼电影院附近出现了一幅巨大的电影海报,是美国影片《社会中坚》的海报,着实令人震撼。那时我们和美国还没建交,经济和文化上素无往来,突然要公映一部美国影片,人们的惊讶是很必然的。后来才知道,这是通过其他国家引进的一部反映美国工人运动的进步影片,也算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现在,随着多厅、小室、多片同映的新型影院的出现,以前那些老影院已不再适应观众的口味,或消失,或改造,或转型,只有北大街上的和平电影院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西安以前的工人俱乐部在地理位置上和电影院相反,除一家在城墙内,其他的都在城墙外,这是由隶属关系和功能不同而决定的。电影院归政府文化部门领导,而工人俱乐部属市工会系统管辖。它主要的作用是活跃工矿企业及附近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因而多建在郊区,并以地域位置命名。如土门工人俱乐部、小寨工人俱乐部、边家村工人文化宫、胡家庙工人俱乐部、韩森寨工人俱乐部、纺织城的郭家滩工人俱乐部及位于城墙内西七路的西安市工人俱乐部。

除上述这些俱乐部外,许多大型企业还建有自己的俱乐部,这在国防工厂云集的韩森寨地区比较多,如东方俱乐部、华山俱乐部、秦川俱乐部、黄河俱乐部等等。其他地区的大厂也有自己的俱乐部,如西郊的庆安公司、洪庆的庆华厂、东南郊的西影厂、北郊的红旗厂都有俱乐部,道北还有西铁俱乐部。这些分布在西安市东西南北中的俱乐部,极大地活跃了职工群众的文体生活。每当工余和节假日,俱乐部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里不仅放映电影,还有职工的文艺演出,体育竞技,棋艺比赛、美术、书法、摄影展览。

随着人们文化娱乐方式的转变,国营大厂的重组、改制,当时的工人俱乐部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大部分随着土地商业化或道路扩建被拆掉了,留下的也改变了当时的功能。唯有边家村工人文化宫还保留着当时俱乐部的基本模样。

除影院,俱乐部外,西安过去还有许多影剧院(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演出歌舞、戏剧、曲艺和举办音乐会,同时也放映电影。

新闻推荐

西安籍作家孙卫卫:21年前当记者回乡报道全国书市 21年后当作家返家推广儿童文学

孙卫卫记者尚洪涛摄21年前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全城联动、热闹非凡,21年后在西安举办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