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为精神的富有去读书 第29届书博会前夕听贾平凹等文化名人谈读书
□记者张宝勤
7月27日,第29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在古都西安开幕。时隔21年,书博会重回西安,意义重大。随着书博会进入倒计时,记者采访了贾平凹等5位陕西省文化名人,他们畅谈了阅读带来的感悟与思考。
最好是青少年时代就爱上读书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常常与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分享读书心得。贾平凹说:“读书不是一个运动,不是一个活动,读书要养成一个生命的习惯,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一旦成习惯,不锻炼就难受。”
从读书人到写书人,这是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文史学者岳崇遨游浩瀚书海最大的收获。岳崇说:“读书是一种美好生活,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让人明智。”
对曾任省政协委员的作家陈若星而言,少女时期阅读带来的学识底气和精神慰藉,不仅成就了她的事业,也引领她走出人生的困境与挫折。用她的话说,“阅读对于我的人生,起着一种塑造和救赎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在曾任省政协委员的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看来,如今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但我国读者的阅读数量不足。他举例说,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达64本,而我国人均还不到6本,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他认为“推动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曾任省政协委员的省作协副主席冷梦向记者坦言:“读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生存方式。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感觉特别痛苦。”她记得,自己一个月30元工资时,除了留吃饭的钱,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了书。
冷梦对此感触颇深:“书籍改变人生,最好是青少年时代就爱上读书,那样的话读书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她觉得人要为兴趣和爱好、为精神的富有、为自己的灵魂去读书。有鉴于此,她推荐阅读《人类简史》《瓦尔登湖》。
阅读经典就像人要吃主食
时下,人们应该读哪些书?贾平凹认为,“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看,而且越宽泛越好,因为只有看过了才能去评价,才能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但是,最基础的东西,例如经典名著还是应该读一读,这就好比减肥,其他营养素补充了一大堆,就是不吃主食,那体质是不会好的”。
在贾平凹看来,“先秦的典籍可以建立中国人的思维观念,那些东西更重要,那些东西告诉我们中国人是怎么过来的,观念怎么形成的,思维怎么形成的,我觉得应该读一些。”贾平凹还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上大学时就浏览了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作品,虽然当时有些并没有完全看懂和理解,但是我感觉只要读了,就会有收获。”
“阅读经典会让人拥有伟大而平凡的心灵。”陈若星说,这些经典书籍能够传递出对人类、对生命、对劳苦大众、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热爱,也激励人对向善、光明、美好的追求与追逐,以及对梦想实现的渴望与努力。
陈若星认为,经典书籍传递出来的,是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下所形成的得以立身处世的那种踏实与坚固的信念,这些养分得以抵御浮躁,坚持内心的静修与操守。
李震谈到自己读《闪闪的红星》时的一些记忆:“小时候,有一次有个同学到山上去放羊,拉着我一起去。他在山坡上放羊,我就在田埂上看书。过了一会儿,他叫我过去一块玩,我就把书放在了地上。谁知等我返回时,看到几只羊已把我的书啃得稀巴烂。后来,我也偷着看过《红楼梦》等经典书籍,不过当时年纪还小,理解能力不够,只是看热闹,但读过后书中基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等都知道了。”
岳崇年幼时正好赶上国家困难时期,尽管那个年代缺衣少穿,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他至今仍记得自己青年时代在玉米地里偷闲读书的场景。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岳崇阅读了大量红色经典,比如《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创业史》《铁道游击队》《把一切献给党》等。渐渐地,他用书籍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知识青年。
谈及读书经历,冷梦回忆道:上中学时正处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是一个普遍不读书、也没有高考的特殊年代。由于作文好又爱读书,所以“老师破例给了我图书馆的钥匙,我常常把自己关在里面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冷梦一脸幸福地说,那种感觉就像阿里巴巴看到了宝藏一样。她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其中对她影响最深的是巴尔扎克。
应该提倡专业性、有效性阅读
关于阅读习惯,贾平凹觉得看书并不需要求快,“好书我会看几遍”。他说,有些人看书大概受了看电视连续剧的影响,一部小说拿到手,看一下开头和结尾就算看完了。“只管故事骨架,而不去了解作品的灵与肉,这样看书,还不如不看”。
“我们应该提倡专业性阅读、有效性阅读。”李震建议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或核心观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内涵。
面对如今电子书非常普及的现状,李震认为,真正专业的阅读者应该阅读纸质书。因为平日工作繁忙,李震的时间被切割成了一段一段,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读书,无论是在飞机、火车上还是在候车室里,总会借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
岳崇觉得,在深度阅读状态下,读者可以与作家交流思想,而且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去观察、思考问题。如阅读《老子》和《庄子》,可同老庄论“道”;阅读《论语》和《孟子》,能和孔孟谈“仁义礼智信”;阅读《史记》,就能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为心灵而阅读,为永恒而写作。”冷梦十七八岁就在《延河》等报刊发表小说。“17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螺钉》发表在《西安晚报》副刊上。”她认为人生不能太浮躁,一定要静下心来,做一个单纯的、有梦想的人,于是给自己起了个“冷梦”的笔名。恢复高考后她上了大学,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很多文艺理论和哲学书籍,使她的作品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
新闻推荐
摊贩占道、行道树干枯、地铁口摩的和三轮扎堆…… 未央区玄武西路这些问题待整治
人行道上卖糕点、机动车占道、行道树干枯……7月22日,华商报“小8跑街”栏目记者走访西安市未央区玄武西路时,发现该路占道...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