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周杰伦、李宗盛、周华健等纷纷进驻音乐剧 音乐剧其实并不高冷
文化热点
上周末,由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韩雪主演的音乐剧《白夜行》在西安上演,两天的演出,场场爆满。
据悉,李宗盛作品音乐剧将于今年11月首演;周杰伦作品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巡演也很火爆;5月27日,知名音乐人三宝在微博宣布:“今天,我们正式启动“中国原创音乐剧及中国音乐剧演员库”制造计划!”
现象级综艺《声入人心》火了,一众高颜值唱将凭着HighC、花腔,号召力不亚于流量明星,一大波粉丝应运而生,有媒体戏称为“粉圈入圈”(粉丝文化进入音乐剧圈子),音乐剧正悄然蓬勃。
明星纷纷进驻 带动粉丝
《白夜行》演出后谢幕,男主演刘令飞从半米多高的舞台跳下,直冲台下与粉丝击掌,现场一片沸腾。在演出中间,看到兴奋处,粉丝们鼓掌,演出后簇拥到舞台前跟演员激情互动拍照,场面仿佛演唱会。在演员见面会上,音乐剧粉丝们可以听出不同版本台词的微妙变化,可以唱出剧中歌曲,知道每部音乐剧的巡演时间……有媒体曾这样形容:越来越多的新粉丝,他们可能还分不清“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但他们愿意带着钱包,走入剧院。总体来说,音乐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被打破了。
音乐剧明星效应越来越显著。周华健作曲、卓文萱主演的《赛貂蝉》亮相火爆,李宗盛的音乐剧据悉要将20多首经典歌曲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亚洲乃至美国百老汇巡演。周杰伦不参与音乐剧的演出,但参与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故事编剧讨论。
因为《声入人心》走红的音乐剧演员郑云龙在微博里将自己演唱过的音乐剧选段一一列出,《剧院魅影》《伊丽莎白》《吉屋出租》……出于对偶像的支持,粉丝们纷纷开始“补课”,各种看剧。
今年,西安市场的音乐剧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引进的原版经典剧目,比如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一类是中文音乐剧,比如《我的遗愿清单》,这类音乐剧因为有参与《声入人心》节目的成员加入,获得了不少粉丝关注。
陕西星势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制作人靳怡说:“大制作音乐剧项目,人员多,成本高,舞美华丽,仪式感强。而相对小制作的音乐剧,比如我们今年选择的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追求小而美,演员少,距离近,氛围好,互动感强,故事也比较贴近大家的生活,给观众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看感受。”
在谈到今年西安音乐剧的市场时,她说:“今年的音乐剧市场确实比往年有较大好转。之前做市场,我们需要做很多前期普及工作,但随着综艺节目以及音乐剧明星的加入,人们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了。在项目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第一次走进剧场的观众。”
音乐剧带动小说新一轮热议
以《白夜行》为例,这部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在音乐剧之后又掀起热议,网上出现关于原著的内核等内容的讨论。影视作品热衷改编文学作品,如今,音乐剧也成为互赢的一种新改编方式。
目前陕西有改编成舞剧、话剧或者广播剧的作品,但改编成音乐剧的较少。陕西作协创联部主任王晓渭说:“我们希望文学作品有更多的机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十分鼓励文学作品的改编。省作协也愿意为作家作品的音乐剧改编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协调、推荐,为陕西省广大作家作品的二度创作转化,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帮助。”
记者专访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表演舞蹈教研室主任罗怡:
中国原创音乐剧应更多直视社会问题
华商报:你怎么看引进音乐剧和国内原创音乐剧?
罗怡:上海和北京目前是中国音乐剧最集中、最繁荣的城市,特别是上海,在引进西方音乐剧的比重是最大的。上海文化广场的定位就是音乐剧剧场。这些年外国经典音乐剧剧目,包括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德国音乐剧的引进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原创音乐剧在中国近十年的发展也是日趋壮大。例如,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在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比赛中斩获外语剧目金奖,2018年社会团体创作的《隐婚男女》,在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比赛中获得最佳国际音乐剧奖。中国原创音乐剧通过比赛的形式,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相,证明了中国原创音乐剧这几年的成长与改变。
华商报:你怎么看流量音乐剧的粉丝效应?
罗怡:多元性、时尚性、市场化是音乐剧的特点。关于流量与粉丝现象,这是典型的市场化操作。通过明星效应,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点燃观赏兴致,这不是一件坏事。当他们走进音乐剧的剧场,最初可能只是为了关注某人,到逐步深入了解这门艺术,到最后爱上音乐剧。从点到面,慢慢破冰,让观众的心与音乐剧慢慢靠近,挺好的。导入“粉丝”效应,也可以起到振奋音乐剧演员这个群体的作用,让演员更多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享受那种被关注,进而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让更多优秀的演员投入进来。
华商报:西安音乐剧的引进数量今年有增加,但没法跟上海比,难在哪里?
罗怡:这里有很多层面的问题:一是地域问题。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文化接纳度很高;二是运营成本问题。以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猫》第一次引入上海为例,驻场上海大剧院一演就是两个多月。全国各地的观众涌来上海观看,这样的销售量才能保证这部引进剧目的市场运营不亏本;三是观众对音乐剧的认知基础;四是语言问题。
华商报:你对国内的原创音乐剧怎么看?
罗怡:我觉得音乐剧,首先故事很重要。目前国内音乐剧文本的创作容易落入俗套,常容易搁浅于无病呻吟的谈感情,在爱情的水潭里绕不出来。而国外音乐剧不论故事的内容、讲故事的方式、社会问题的类型、探讨的话题都比我们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更直指人心。音乐剧有娱乐功能,也有严肃的一面。当艺术敢于直视社会问题,探讨人心、人性,才能出好的作品,才能把音乐、戏剧、舞蹈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音乐剧的魅力与威力真正激发出来。中国原创音乐剧应更多直视社会问题,提升故事品质,在创作上进一步加强音乐与戏剧的本质联系。
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戏剧项目经理马慧曼:
音乐剧对喜欢的人来说就是无法错过
华商报: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音乐剧?
马慧曼:相比歌剧和古典音乐对观众的较高的观赏要求,音乐剧本身具有更多的娱乐属性,商业性更强,接受程度没有那么难,不管你喜欢追星,钟爱流行音乐,还是追求现场气氛,都可以去看。而且音乐剧是舞台艺术里综艺性最强,舞剧看肢体,乐队听乐器,歌剧偏歌唱,音乐剧包含了全部。
华商报:你怎么看经典音乐剧和明星流量音乐剧?
马慧曼:美国音乐剧《汉密尔顿》融入了嘻哈饶舌,这在以前的音乐剧里是没有的,随着娱乐手段的变化,音乐剧的表达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引进过很多原版音乐剧,《猫》《悲惨世界》《乱世佳人》《贝隆夫人》《巴黎圣母院》等。一部经典剧目的引进,大概需要提前一两年的准备。我们希望展现的就是最好、最优秀品质的音乐剧。当然,明星流量的作品,只要质量符合剧院的标准,也会做引进,相对少一些。《白夜行》虽然是明星主演的音乐剧,但它的舞美、灯光、音乐都是非常专业的团队操刀制作的,所以基于团队和作品的品质,我们也会进行引进。
华商报:你怎么看音乐剧明星们的粉丝文化?
马慧曼:对演员的热情会带来观众,但热爱舞台艺术这件事是否能坚持下去还不好说,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最根本的。
华商报:有人说喜欢音乐剧的人上瘾,不喜欢的人淡漠,你同意吗?
马慧曼:这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个人喜好的原因在里面,不可一概而论。西安甚至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很多音乐剧迷会飞到北京、上海看音乐剧,因为有些作品是有生之年系列,你必须是现场感受。我在英国上学的时候,音乐剧的门票价格是一顿饭钱的八到十倍,对学生来说是有点昂贵的,但还是会看。因为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只有在剧场里面才能切身感受。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就是无法错过。
华商报:你怎么看国内目前的原创音乐剧?
马慧曼:目前国内音乐剧市场还是以引进为主,其次是汉化和原创,因为这对于中国来说还是相对新生的事物,土壤和班底目前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市场运作的需求。但目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致力于培养音乐剧人才并投身于这一事业,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原创剧目呈现给观众。华商报记者 刘慧
新闻推荐
民办小升初报名明日最后一天 华商报5位家长代表现场监督派位系统及数据封存
今年,西安市民办小升初招生改革继续深化,西安市教育局再次独家授权华商报,公开遴选电脑派位监督团家长代表。近40位家长报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