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声音

陕西科技报 2019-05-21 09:42 大字

我喜欢雨,喜欢听下雨的声音。我是张雨彤,我在西大等你。

在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后,我像一只轻盈的海燕,飞往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工程系求学。在更高的平台上,尝试突破科学前沿的边界。在NUS看更广阔的世界,与科学大咖探讨学术,受益匪浅。

飞往新加坡之前,西安还是秋季,雾霾连绵,让人的心情也随之低落。当班机起飞时,我的思绪也随着起飞,飘忽地飞向远方。回望这四年的光阴,感慨万千,在西大我留下了青春的悸动和美好,带走了当初的无助和迷茫。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学校的平台,让我有机会走出国门看世界。透过窗户,我好像看到下雨了,听到雨的嘀嗒声,冲刷掉这一段时间心灵上的阴霾,聆听到雨声欢快的旋律。

我所申请的是NUS工程学院下面的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而我所在的组叫BioNanoMetals,组内导师是Prof.Ji-anpingXie。刚到新加坡的第二天,和Prof.Xie约好了见面时间,初次见面,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年轻有为,一见面就亲切和蔼地给我讲解组里的研究方向,以及他对团簇领域的一些独特想法。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师所强调的:我们只做有特色有意义的工作,不跟风,不急于发文章。让我感触颇深:成大师者,不惟文章论,惟有厚积薄发,方能有所成。

而后我把自己本科阶段的一些疑问和老师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确定了研究方向,并结识了组内的师兄师姐们。组内成员少而精,藏龙卧虎,师兄师姐们大多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各人方向不同,却相处融洽,分工明确,颇有些君子和而不同之风。这一学期,在实验室里不仅学习到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也学到了实验室里自由开放、严谨治学的精神。

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来自2018年的一篇JACS和本组最具为经典的工作之一——“BSA保护的AuNCs合成的交叉”,这个课题非常新颖,颇有挑战性。在国内做实验时,我只要按部就班做好布置工作,不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更不需要过多思考实验的意义。但是在这里,我需要独立负责研究试验思路设计,同时把握实验中各项工作的反馈,并反复调整。刚开始独自负责实验有些不适应,我觉得有些痛苦,可当实验有了进展后,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历经坎坷斩荆棘,守得云开见月明”,可谓是痛苦与快乐并存。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忽然有所领悟:独自做实验和人生之路颇为相似,有时候必须一个人独自前行,路上跌跌撞撞,却不忘初心,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老师也颇为器重我,把我和博士生一视同仁,组会我必须参加,并用英文汇报。原谅我那“二手”的英文,磕磕绊绊,在这里再次感谢师兄师姐,非常有耐心地帮助我,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

在新加坡的这几个月,有汗水的挥洒,也有收获的欢笑。其实国外的月亮和国内的一样的圆,没必要过分吹捧国外大学,作为西大学子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和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可以站在同一个平台,平等自由地探讨学术。国外的交流学习,不问出身,关键在于自己的思想和努力,天马行空的想法,仔细大胆的求证,脚踏实地的实验,披星戴月的努力。

从小我就听过一个问题,叫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自己的大师?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数学基础教育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但现在数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却一直得不到同行的高度认可。再比如我们化学领域,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发了很多高水平、有影响的文章,但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人的思想。思想不能只向发文章看,更不能只向钱看。首先,我以后会多思考课题的意义,不跟风不灌水,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在领域内得到同行的认可,创出一片新天地。其次,借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会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女科学家。

新闻推荐

西安思源学院开启BIM建筑人才培养新模式

5月20日上午10时许,西安思源学院“BIM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很是热闹,来自西安多所高校的建筑行业专家及嘉宾饶有兴致地边参观...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