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培育市民垃圾分类意识 李 娜

西安日报 2019-05-20 12:06 大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难以忽视的一个重要污染来源,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作为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市近年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处于逐年增长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22.5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位。当前,加速西安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成为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无疑是促进生活垃圾减量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

一、培育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必要性

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若想成功实现需具备许多要素,如能够科学的分类垃圾的市民、从源头到末端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能够满足一国家或一地区需要的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等等,其中,具备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市民无疑是具有基础性质的关键要素。说到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人。从国内外推进垃圾分类回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培育具备科学垃圾分类意识的公众往往被置于重要位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要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并非易事。一方面,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填埋的传统处理方式,让公众对将家庭生活垃圾混装丢弃习以为常,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消耗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极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对麻烦、过程繁琐的垃圾分类行为很难出现,与之匹配的垃圾分类意识也很难真正建立起来。另一方面,虽然随着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然而由于许多地方垃圾分类回收终端建设不完善,许多生活垃圾虽然在收集之初做好了分类工作但在回收终端仍然免不了被集中归置统一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投身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培育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多方发力,共同培育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

——加强教育,打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综合教育网络。环境教育是促进垃圾分类意识进公众脑入公众心的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公众全面系统地掌握垃圾类别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因此在培育公众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方面,环境教育必须先行。要构建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网络,只有保证不同的人群都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才能实现垃圾分类意识在社会各层面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首先,培育垃圾分类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向幼儿及中小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从短期看,有利于提升其垃圾分类意识,从长远看则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家庭、社会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幼儿和中小学生处于社会化的早期,他们不仅善于学习和接受科学知识并且具备较高的行动力,很容易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当中实践。根据瑞士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向中小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垃圾分类意识对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十分有益。国内的生活垃圾试点也证明,有孩子的家庭其垃圾分类普遍比没有孩子的家庭好。在无锡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垃圾分类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活动,“以小带大”效果显著,成功地促进上班族分类投放垃圾,显著地提高了公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发生率。同时,通过学校、教师这个途径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低成本、易操作且成效好。西安作为一个教育大市,相信将垃圾分类知识引入中小学课堂和社区实践,通过老师等人的悉心教授和引导,可以将他们成功转变为垃圾分类的积极行动者,同时对提升全社会特别是成年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会大有裨益。

其次,加强对成人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对成人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要避免简单的说教和宣传,可以与各种实践活动相联系,让成人通过行为体验促进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并激发他们的垃圾分类行为。具体而言,可以在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展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宣教活动、文明处部室评比活动等,提升成人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进而促进垃圾分类意识在成人心中萌发。

最后,在社会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垃圾分类要“全民总动员”,需要在社会广覆盖、多渠道、立体性地加强宣传,如制作与播放结合西安市实际的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公益动画片、在公交车身、户外宣传栏投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搭建西安市垃圾分类微博微信平台等,以此促进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断深入。

——多措并行,助推公众垃圾分类意识的牢固树立。正如前文的分析,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的最终成功培育和确立不仅与环境教育息息相关,它还需要与以下配套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一要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完善垃圾处理终端建设,当完整的垃圾处理链条被建立起来以后,前端被分类投放的垃圾能够被终端妥善处理,这无疑会大大提升公众垃圾分类的热情,提高公众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其垃圾分类意识。二要完善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建设。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接受程度的奖惩措施来鼓励公众科学分类垃圾。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每年的最后一个月,每个日本家庭都会收到一张非同一般的“年历”。上面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颜色做了标记,每种颜色代表某一天可以扔某种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漫画,直观地指导公众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如果不严格照规程分类操作、把家庭垃圾按规定扔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这种将法律法规融入到生活细节中的做法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垃圾分类,相应的其垃圾分类意识也能得以培育。第三,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我国台湾地区为了引导公众树立“资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理念,鼓励建立各种志愿者队伍,他们长期活跃在各个社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培育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激发垃圾分类行为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市委党校副教授)

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厦门重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带来的几点启示 徐 波

图片来自网络4月28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9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西安成为西北率先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