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盛唐“天街”风范 广济南北各一方

西安日报 2019-03-28 05:12 大字

南广济街今貌。

■记者杨旭文/图

在西安主城区提及南北中轴线,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想到以钟楼为地标的南、北大街。但在西安最引以为豪的盛唐时代,皇城的南北中轴线却并不在此,而是在如今已被西大街一分为二的南、北广济街上,时称“承天门大街”。

“当时,承天门大街两侧种植槐树,所以也叫‘槐街’。”据西安市地名研究者葛惠考证,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诗描写的就是承天门大街的槐景,“天街”指的就是承天门大街。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承天门大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大多已沉睡在历史的怀抱里,但凝练出的盛唐“天街”风韵却绵延了千年。

承天门大街南起朱雀门,北至承天门,即今莲湖公园承天阁处。唐朝时,承天门大街中间是御道,只有皇帝的辇架才能在御道和承天门、朱雀门正中间的门洞通行。而自带皇家风范的承天门大街,也稳坐唐长安城最宽大街的宝座。新旧两《唐书》中记载其“广一百步”,1984年中国科学院唐城考古队实测,其为宽94米。

朝代更替,承天门大街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皇家风范。唐灭亡之后,皇城外的百姓纷纷迁到皇城里居住,承天门大街两侧陆续盖满了民居。及至宋代,这里已经被浓厚的生活气息覆盖。

“广济街”的叫法就始于此时。《西安地名故事》中记录,北宋年间,陈尧咨以龙图阁直学士到陕任“知永兴军”。时值开封广济渠开通,漕运物资、城市用水得以解决,于是他也开引浐河水,由马腾空入府城,命名广济渠,水至今西大街,南北街口设桥,名广济桥。承天门大街遂得名南、北广济街。

春意渐浓,老树添了新芽,染了新绿。尽管韩愈眼中的奇趣妙景已幻化成今人对“天街”的向往,但相对而望的南、北广济街却也在历史的雕琢下,各自演变出不同的气质。

从西大街一端拐入南广济街,花十来分钟走一遍,就能发现这里最多的还是居民区。五味什字小学坐落于街西,上下学时间很容易就会被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拉回到童年。街旁的精品服装店、美食店也将此处的现代感拉高了不少。但保吉巷社区75岁的老住户周军对这些现代化的店铺并不怎么“感冒”,因为他更喜欢20世纪的南广济街。

“解放初期,这里是西安市内的铁货一条街,有‘梅花张’、‘张公顺’等远近闻名的铁器店,剪刀、菜刀、锅、桶等家用铁器和斧头、镰刀、铁链等农用铁货都可在此买到。”在周军的记忆里,无论何时,走在路上,总是能听到铁锤打铁的声音。他和母亲时常就在铁器碰撞的叮叮当当声中,穿过主营生活百货的第一市场,找自家房子的租客收租。“之后还会被母亲拉着细细地逛一遍第一市场,买些针线小玩意儿,再到附近下个馆子。”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铁器店有的搬走,有的消失,南广济街逐渐成为一条居民巷。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南广济街骨子里的商业气质再次显现出来。除了回来重新开业的铁器铺,炊具店、煤炭店也一个接一个地诞生,从锅碗瓢盆到筷子碟子小勺子,凡是厨房里能用到的这里应有尽有。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运煤时车轮的滚动声、打铁时清脆的碰撞声、市场里织布机的咯吱声……越来越模糊,难以寻觅,但在南广济街北段东侧的老城隍商店里,还有一些针线铺、纽扣铺、餐具铺在营业。收益如何不得而知,但商店门口两侧柱子上“体察人间冷暖虽一针一线亦是广济民心,俯瞰百代兴衰唯以民为本方能德被四海”的对联,似乎还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昔日热闹繁华的景象。

傍晚,当最后一缕阳光告别南广济街,古老的朱雀门暂时褪下白日里的生机活力,在夜幕中披上沉稳神秘的外衣。天气愈渐暖和起来,周军和老伴儿喜欢在晚饭后沿着南广济街散步。他们时常驻足某处,寻得一段共同的回忆,偶尔也就“以前这儿是啥店”争上两句嘴,最后各让一步回家休息。

夜幕渐深,南广济街上的居民陆续醉入梦乡,而北广济街还在尽情享受着一天之中最为浓烈的热闹。

新闻推荐

西安交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接地气 机器人也能帮车主加油

3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展暨第十八届“腾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举行。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如今的大...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