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填补国内水下航行器研发空白 该团队入选2018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创新人物
地球表面积的70.8%是大海,幽蓝的海面下是一个丰富而神秘的世界。拥抱海洋、探索海洋,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
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长期从事新型水中兵器和新概念水下航行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了我国远程自主水下航行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水下航行器技术主要性能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而,该团队入选2018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创新人物(团队)。
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
水下航行器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海洋的新大门。自主水下航行器更是凭借能够无人、无缆、自主进入海洋开展工作而被誉为“水下蛟龙”“孤胆英雄”,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2016年8月,西工大水下航行器团队研发的50公斤级自主水下航行器,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和海上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方面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品,并首次形成了产业化能力。
据介绍,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工程化技术是一个集技术研究、设备研制与产业化推广相结合的课题。该团队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了复合材料耐压壳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低阻、低噪、高稳定性流体动力布局设计,数据、电源、报警三总线开放式模块化设计,高精度自适应定深控制、应急避险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样机4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8项。
在开展技术研究的同时,团队和西安天和防务一起积极进行示范性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目前已形成了微小型水下航行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了专业化的生产加工和实验场所,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西工大潘光教授介绍,整个团队前后历经多年研发,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了系列化水下航行器,包括150mm、200mm、324mm、533mm级别,从设计到生产,所有核心技术全由我国科研工作者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
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们的应用范围同样不含糊,在航行器的前端搭载声呐设备,利用声呐发出的声波反弹,航行器就可以扫描出水底地貌。搭载其他探测器、摄像头等不同的功能模块,水下航行器就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海底探测和水下观测,包括探测海底气象如海水的温度、深度等,观测海底地形、地貌等。除了这些民用用途,这些水下航行器还可以用于扫雷等军事用途,为我国海洋探测、开发和防卫提供了重要装备。
据悉,团队前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教授牵头组建的一支仅有6人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有院士、国家教学名师、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2人次,教师20多名,博士、硕士100多人,已经成为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我国军民两用海洋装备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立足于海洋强国的大背景,团队将在深邃无垠的大海上,写就更为绚丽的篇章。
(周默白)
新闻推荐
一位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夸夸群”聊天记录。■记者张潇实习生孙荻菡韩蓉文/图“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以相互...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