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风靡古城“朋友圈” 人造欢乐能否“照进现实”?

西安日报 2019-03-26 06:24 大字

一位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夸夸群”聊天记录。

■记者张潇实习生孙荻菡韩蓉文/图

“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以相互夸赞为主题的微信群组,你只听得到别人对你的夸赞,也只能对别人进行夸赞,不能批评或者反驳,也不能简单敷衍;大部分夸夸群的群公告都如此要求:没有讽刺、没有杠精,不会敷衍,只有夸夸。

有人称赞:网络解压

有人质疑:娱乐至死

大学生小徐,就是西安交大夸夸群的一位发起者,他的想法很简单:“大多数人都需要被夸奖、渴望被关注,而且都讨厌戾气满满的网络环境,向往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较早加入这个群的刘同学,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他说:“微信群一开始其实都是挺不熟悉的状态,相互夸一夸,一群陌生人立刻就开心了起来,谁不喜欢被表扬呢?”所以,这样的群短短几天人数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好多的分群了。

据调查,创建于2014年豆瓣网上的互相表扬小组,可能是夸夸群最早的起源,它的目的就是“治愈”。帖子主题很简单,比如“没人喜欢,求夸”,大家的回复很温暖:“我喜欢你呀”“缘分就在路上呢”……

2018年加入这个夸夸群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研二女孩王思珂,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沉迷”于此,她说:“我加入,就是因为自己当年考研初试成绩很不好,非常担心。在小组发言之后,大家纷纷来安慰,有肯定努力的、有夸奖上进心的,总之感觉非常好。”小王说:“现在我已经研二了,去得比较少了,但是我真的能感觉到,大家都是很真诚地为陌生人寻找人生亮点,很温暖。”

加入了好几个高校夸夸群的林彦,在高新区上班,已经工作两年了。他说:“现在网上真是‘杠精’横行,随便说点儿什么,底下就有找茬儿的,甚至分享知识的帖子底下也有人找茬儿,真叫人心情不好。”所以,夸夸群的产生也是网络年轻人需求的体现。参加得多了,小林还总结了规律:群里头活跃的人一般就那么几个,他们精力旺盛,有的特别喜欢乐于助人,非常的热心,有的闲时间比较多,就是很喜欢这种没有攻击性的陌生人社交。

记者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采访了19位年龄在18岁到50岁之间的市民,喜欢“夸夸群”的有12位,3位表示没有听过;4位则表示“也不全是好事”,提出了异议。42岁的刘鑫做财务工作,他说:“夸夸群是不是啥都夸?事没做好也要鼓励,但是真的做了坏事难道也要夸吗?对于那些三观不健全的年轻人来说,学习不认真都要夸,不是就把孩子惯坏了吗?”38岁的王女士在事业单位工作,她觉得如果年轻人利用“夸夸群”来解压无可厚非,但夸的内容也要有限度,“啥都夸、啥都好,有一点娱乐至死的感觉。”

夸人成一门“生意”

花样百出“夸夸经”

像林彦这样已经工作的人,为何加入夸夸群呢?“因为压力到处都有啊!学生群体有压力,工作了压力更大。”2018年发布的中国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有30.24%的受调查者声称自己每天都会感受到好几重压力;43.3%的受调查者则认为,压在他们身上的压力已经大到了吃不消的地步。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夸夸群”迅速从高校中走出。很多人迅速看出了其中的商机,好多网站推出付费购买的有偿服务。

淘宝定制的“收费夸夸”价格并不便宜。记者和一家号称“专业‘夸父’在线夸奖”的商家交流时,她表示,“夸夸”并不是闭眼夸,只有针对消费者的“花样夸”才能保证服务质量。举了几个例子,一进群,大家集体夸,主要是“排山倒海”的手法:您的头像真是卓越绝伦!气氛炒热了,就要深入夸,一定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博古通今”。以著名的清华夸夸群为例:“今天看不进去书,求夸”的回复堪称经典:“学不进去是因为你的知识水平高于书本,逆浓度,知识无法自由扩散。”而最重要的方法是“归因法”,不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因为被夸者“帅美萌酷”……

“负面事件”影响声誉

严格管理最为重要

随着群聊人数增多,弘扬正能量的“夸夸群”也发生了一些“负面事件”。西安某高校“夸夸群”群主刘森伟总结到,一般来说,群里肯定会出现一些极端言论,甚至会打色情的擦边球,而最常见的违规言论就是商家发广告,这个时候如果是正规的群,群管理员就会立刻提醒和制止。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夸夸群”群里非常活跃,一些商家也看到了商机。

刘森伟管理的群已经荣升为一个400人大群,他就听说过“假”高校“夸夸群”。学生自己先成立群,“运营”一段时间后,人数和活跃度不错了,管理员会以帮助推广的名义吸引学校周边的商户加入群内。在收取一定费用后,加入的商户才会发现,由于打广告,群内活跃度会变得很低,要么就干脆禁止打广告。小刘说,商家花了一两千元进群,但是又无法进行推广,维权也比较艰难。所以,他认为夸夸群尤其是高校内部的夸夸群,一定要严格管理,不能发广告或抢红包,看到违规严重就要禁言,违规不严重也要及时改正,做到“求夸理由合理、夸人态度真诚”。

心理专家建议:

难疏解压力应及时接受专业干预

现实中,网络的“夸夸文化”也在蔓延,不少微信公众号上也受到了这股“夸夸风”的影响。有优秀的学生事迹,一定要将“求夸”这两个字打在题目上。一位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表示,这样的方式非常直白,又紧跟当下的网络时尚,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

怎样看待这些成为网络热点,又受到了质疑的“夸夸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宁表示,这样的高校“夸夸群”表现很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总体来说是疏导情绪、挺正能量的事情;接受他人的赞扬,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积极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加自信。“我觉得这挺好的,有这方面需求的大学生,可以选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王宁提醒活跃在夸夸群的年轻人,如果在其中发现确实有“夸夸”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还是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及时发现就可以及时干预。

“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小可爱,连名字都这么清秀可人!”3月21日,高新区28岁的网络工程师小李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给女友定制“夸夸服务”微信截屏。他开心地说,虽然被夸5分钟花费50元不便宜,但女友的微信反馈很不错。小李说:“这一波真开心,女友开心,我也觉得神清气爽。毕竟被夸让人快乐,夸别人更是让人快乐。”

新闻推荐

樱花一舞倾满城

3月25日,游人在西安青龙寺游玩。近日气温回升,陕西西安青龙寺遗址庭园内樱花绽放,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踏春赏花。西安青龙...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