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柳青》成为西演舞台新亮点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柏桦
“你知道啥是幸福吗?幸福就是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合的位置。皇甫村的这片土地,就是我的位置。”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一幕幕直戳心底的画面,让现场观众几度哽咽、流泪。3月19日,由西安演艺集团旗下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柳青》在中央党校举行首场晋京演出。演出现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是观众对该剧的认可和褒奖。
此次演出拉开了话剧《柳青》全国巡演的大幕。3月26日、27日,话剧《柳青》将走入新清华学堂为莘莘学子演出。3月30日、31日,话剧《柳青》将在北京市天桥艺术中心公演2场。此后,西安话剧院还将携话剧《柳青》辗转邯郸、济南、南京、石家庄等地,为当地群众带去一场场精彩演出,让话剧《柳青》在这个春天掀起一场艺术的热潮。
再现柳青光辉人生
柳青的一生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一创作精神的生动实践。为了解、熟悉农民生活,柳青在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14年里,柳青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皇甫村这片土地。他抛下“斯文人”的讲究随着乡亲们一样穿着打扮,他去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一起劳作、跟着乡亲们学手艺,他把一万六千多元的稿费全部捐给了人民公社……正是这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刻感受,才成就了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编剧唐栋两个月研读《创业史》七易其稿终落笔,导演傅勇凡仅排演前的阐述就长达两万字,剧组人员深入皇甫村探访柳青昔日的故人、通宵达旦在排练场中不断练习、提升……话剧《柳青》的创作排演过程,与柳青写就《创业史》一样,历经时间的磋磨,历经精益求精的锤炼。
2016年,在西安演艺集团的选题策划会上,《柳青》这个选题正式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柳青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该如何让今天的观众理解曾经的那个岁月,体会到柳青将自己与皇甫村、与人民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那种淳朴的感情,是这部剧最大的难题。为此,西演集团董事长寇雅玲和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多次与唐栋讨论剧本,不断打磨修改。2018年5月,西安话剧院正式建组排演话剧《柳青》,全院上下都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当中,排练室里彻夜灯火通明。同年9月11日,在西安新城剧场的舞台上,一个集干部、作家、农民三重身份于一身、生动形象又感人至深的柳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个小时的演出时间太长,改!剧情还可以精练,改!话剧《柳青》自首演以来,40场演出中共改版5次,不断的锤炼让剧中人物有了更多国家情怀、个性色彩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性深度,让人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勃勃生机。
话剧即将落幕,柳青在阔别十年之久的神禾原上缓缓蹲下,他再一次与他热爱的人民、热爱的土地团聚……无论时隔多久,柳青始终活在皇甫村父老乡亲的心中。话剧《柳青》让柳青的艺术形象活在话剧的舞台上,让柳青的精神萦绕在陕西这片热土上。
改革创新焕发活力
“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做事,一定能成功。”在寇雅玲看来,话剧《柳青》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集团上下所有人努力和付出的必然。
2012年,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由西安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和西安市说唱艺术团5家国有文艺院团组建转型而成的西安演艺集团正式成立。上任之初,寇雅玲每天都在头疼各院团人才断代、剧目断层、市场断线、保障断档的问题,以及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改变现状?寇雅玲说:“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在西演集团开始了。原有职工告别事业身份,通过竞聘上岗,签订劳动合同,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按职称、职务、工龄的“论资排辈”转变为靠效益、业绩、贡献的“能力说话”。2014年底,西演集团旗下各院团逐步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面向市场,寇雅玲带领各院团研究市场、改变思维,聚集优势,荟萃精品,踏出一条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径。西安歌舞剧院发挥在节庆活动方面的演出经验和艺术特长,通过承办大型文艺活动争取市场份额;西安话剧院独辟蹊径,以社会上和企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为题材,以企业定制和包场为基本运营模式开拓市场;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与演出场所密切合作,开展驻场演出;西安市豫剧团以文化惠民为突破口,开辟“惠民剧场”,为社区群众上演传统经典豫剧;西安市说唱艺术团独立走向市场,将“金曲社”打造成为集团的窗口项目。
紧抓体制改革的机会,西演集团各院团的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职工月工资从曾经的三千多元到现在的六七千元,集团年收益从曾经的两千七百多万元到现在的一亿多元,集团员工人数从曾经的200多人到现在的400多人,从曾经各个院团多年没新戏到现在各个院团每年排新戏出精品……西演集团逐步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如今,集团旗下5家文艺院团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为西安乃至陕西文化繁荣发展的新亮点。
用精品拓展演艺市场
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和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话剧《麻醉师》,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赢得国家艺术基金大满贯的豫剧《秦豫情》……在“抓精品、抓经营、出人才、出效益”的发展思路下,西演集团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彰显时代精神、充满正能量的舞台艺术精品。
在壶口瀑布震撼上演的大型红色实景剧《黄河大合唱》,让更多人知道了西安市豫剧团。凭借豫剧《秦豫情》,西安市豫剧团再振声势。以西安市豫剧团与西安歌舞剧院为演出班底创排的音乐剧《丝路传奇·花木兰》,在创排阶段就获得众多专家的好评,并入选“2018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凭借优秀儿童剧《公主的头花》《二十四个奶奶》再次焕发出耀目的光彩。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与曲江海洋馆联合打造的大型儿童舞台秀《哪吒》开创了儿童艺术作品与旅游景区合作的新模式。连续举办3届的“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汇聚了来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儿童戏剧,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在打造艺术精品、让陕西文化艺术成果走上全国文艺精品舞台的同时,西演集团的众多文艺佳作也悄然走进了百姓生活。2018年,西演集团旗下各院团开展西安市惠民演出274场,开展新春文化惠民演出80场,在“大华·1935”剧场开展小剧场演出231场,观众人数达30余万人,有效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西演集团在承担国有演艺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开拓演艺市场、创新发展模式,2018年完成各类演出场次1316场,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发展的优势路径。
2018年5月“西演艺术中心”在西安“大华·1935”小剧场正式揭牌,让拥有5家文艺院团却没有一个剧场的西安演艺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即将在万科创意谷揭牌的2个剧场以及西安演艺大厦的剧场,将成为西演集团拓展演艺市场、迎来强力发展的新契机。“今年,我们将推出话剧《秋色满长安》、音乐剧《丝路传奇·花木兰》、儿童剧《我们是秦俑》等精品剧目,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精品力作体现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陕西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西演之力。”寇雅玲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任娜)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生物信息计算团队,日前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肿瘤大数据精准诊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