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安将建成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本报讯(记者王国星)2月28日,《西安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2019—2021年)及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旨在进一步巩固西安市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1年年底,西安市将建立以市、区(县)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民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合理,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方案》指出,目前西安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376家,其中中医类医疗机构513家、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9家;9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家镇卫生院、7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设置了中医科;2608家村卫生室中,83.82%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医药服务。
此外,该《方案》还提出西安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政策。西安市将探索在医保体系中中医药报销倾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将针灸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把中医药服务内容纳入对区(县)的考核体系,并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的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西安市力争到2021年,完成3—4所区(县)中医医院改扩建;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不少于8类。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1年,西安市每个区(县)中医医院要建设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西安市各区(县)中医医院要加强内科、外科、妇科、老年病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强化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推广实施至少30个有关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西安市将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学术流派传承的作用;依托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和西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建立以市级中医骨干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平台。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西安市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疾病预防中的优势作用,继续支持西安市中医医院和西安市第五医院“治未病”项目建设,力争在市、区(县)两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引导群众建立“未病先防”的理念;重点做好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继续探索将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纳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范围。
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开办中医医疗机构。西安市将继续鼓励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强化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西安市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
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西安市将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数据库,实现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全覆盖,运用各项信息技术,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服务应用;利用各级卫生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建立中医药管理和信息统计直报系统,实现中医药信息平台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新闻推荐
陈维昊(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高三)沿盘山公路而上,春风初暖,野花朵朵。泥泞土路蜿蜒,路尽头便是太奶奶的老屋,低矮土墙...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