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 建议以产业促进传承
本报记者 魏建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说,近年来,一些优秀传统民间文艺由于资金、人才、继承等方面的问题正面临消失和失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民间文艺必须依靠政策引领、市场带动、创新发展、社会支持等多方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来实现。
王勇超说,近年来,在我国民间文艺事业发展中,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和各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要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文艺,在我国还普遍存在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技艺失传、动力不足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社会参与、激励创新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值得各级政府、社会相关方面对此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
王勇超建议: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民间文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政策引领、市场带动、创新发展、社会支持等多方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来实现。
应当充分认识民间文艺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意识地为民间文艺培养优秀的继承人。在中小学设立民间文艺课程,在一些高等院校开设民间文艺专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修课程;将优秀的民间艺人或传承人请进大学校园,通过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授课教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民间文艺活动,为传承民族文化瑰宝注入新鲜血液。
要通过产业促进传承。组织民间艺人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成立行业协会作为发展平台,实行自我管理带动自身发展。抓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政府实时进行引导和提供资金支持,为民间艺人提供展示技艺的平台,使各自零散的绝活形成市场竞争合力,将民间文艺打造成新型产业集群。逐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民间文艺本身的价值,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发展。
针对一些濒临灭绝失传的民间文艺,要实行抢救性传承和挖掘,确保民间文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要成立专门抢救性发掘机构,积极抢救和挖掘民间传统文艺,组织相关人员收集记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利用摄影、摄像、录音、出版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民间艺人电子档案。鼓励个人和民间机构从事抢救挖掘工作,积极扶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和发展。努力培育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市场,让濒危技艺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使其在流传和利用中得以延续。
要注重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一定要保持传统文艺的原汁原味,确保传统民间文艺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通过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使传统民间文艺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创造力。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理念,进一步丰富文艺表现题材和种类,提升设计和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使民间文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激发出新的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新闻推荐
昨天,市教育局发布今年西安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公布今年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考试时间等具体内容。记者了解到,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