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感受40年变迁

陕西日报 2018-12-23 07:20 大字

本报记者高山通讯员百川

10月8日,腾讯视频首创的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一上线,就因其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带入感强的优势捕获了广大观众的心。360度沉浸式舞台高度还原经典图书的经典场景,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出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和优美语言,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演员倾情演绎,讲述者串接表演片段并作感受性评论。《一本好书》这种影视化的创新阅读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从看书,到“听书”,再到“演书”;从平面纸质图书,到立体书、电子书;从报纸杂志,到微信阅读;从1978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14987种,到2017年全国出版图书近50万种……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载体,都记录着人们文化生活从资源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迁。

读者需求升级

从“买书难”到个性化阅读

40年前,中国人处于一个“阅读饥渴”的时代。改革开放掀起的读书热潮,充分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直面和对人性的审视,使文学图书在当时较长时期内牢牢占据了人们阅读视野的中心,文学阅读也几乎成了阅读的代名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了应对“书荒”,原国家出版局动员全国出版印刷力量,有组织地重印、出版了一大批文学图书。“我家长辈那时在西安市新华书店工作,当时不知帮多少朋友购买了四大名著。因为没有熟人帮忙的话,这些书很难一次买齐,基本上都是一发行就被抢购一空。”文艺评论家邢小利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人群中,金庸、琼瑶的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与之相随的是根据其内容改编的影视作品风靡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读者对于读书的需要也开始出现变化。进入新世纪以后,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读者不断增加,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等实用性比较强的读物受到读者的追捧。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中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读者对于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图书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总之,从读者关注的内容来看,阅读的目的已经从娱乐休闲体验逐渐转化为自我价值提升,人们在阅读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阅读需求已经从“有没有书”升级为“书好不好”。

阅读方式丰富

从纸质阅读到多元化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生着变化,从过去传统的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等多元并存的方向转变。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方式大规模发展和流行起来,数字化报刊、手机终端、掌上图书、数据库阅览等等,可供阅读的内容越发丰富,阅读载体也越发经济环保。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其中成年国民中59.7%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71.0%进行过手机阅读,14.3%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2.8%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使得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也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快速便捷的通道。

对于新兴的多元化阅读方式,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雷波认为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各有利弊。他说:“现在一部分读者喜欢通过数字化阅读的方式来读书,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同时,阅读软件上很多人性化设计,比如调节字体大小颜色、滚动阅读模式、夜间阅读模式等有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书籍。但是数字化阅读存在时间一长容易使眼睛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缺点。”

在谈到传统纸质阅读的优势时,三秦出版社总编辑赵建黎表示:“纸质书阅读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纸质书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实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可以说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我认为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各有特点,但纸质阅读的独特优势无法被取代。”

读者需求变化

推动图书馆功能日益完善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也是广大读者云集的场所。改革开放40年来,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在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咱们陕西省图书馆旧馆位于西安市西大街146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改革开放开始后,旧馆在开放日经常是人满为患。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借阅需要,省政府决定在长安北路兴建新馆,并于2001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陕西省图书馆。”省图书馆馆长周云岳介绍说。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陕西省图书馆举办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读者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会用图书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陕西省图书馆已形成以文献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开发、讲座展览、教育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周云岳告诉记者,省图书馆2009年实施全面改造,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业务管理与服务,实现了读者自助办证、自助借阅、文献精确定位等功能,同时取消了所有公益性服务收费,读者接待量、文献借阅量均大幅增长。

读者消费习惯的改变

带来出版发行机构的转型升级

自网络购物兴起以来,读者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成就了一批网络购书平台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实体书店开始谋求转型升级。近年来,不少传统发行单位“牵手”商业综合体,共同打造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的阅读空间。此类书店,一般会提供咖啡、茶饮和简餐,读者可以选一本好书,点一杯饮料,坐下来慢慢品读。越来越多更具时尚感和设计感的书店悄然出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在提供阅读产品的同时传递着一种更具文化感的生活方式。

对于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挑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朱壮涌认为,出版机构的职能应当从“内容生产”转变为“内容生产+增值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他说:“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尝试做出版作品的增值服务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将纸质出版物数字化以后,通过互联网、APP等方式不断更新内容,同时为读者和作者提供直接交流的平台,使得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出版产品产生很强的黏着力。”

“‘内容生产+增值服务’是传统出版社在互联网时代应有的坚持与创新。内容生产是出版社永恒的主业,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在阅读形式多样化的当下,出版社要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就要在商业模式、生产流程和宣传营销等方面规划探索,通过音频、视频、VR等技术,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内容立体呈现给读者。同时还要延伸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建立内容中心、数据中心等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平台,提供精准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霁虹说。

新闻推荐

《从太行山到西南局》新书座谈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曾世湘)由人民出版社、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从太行山到西南局—雷保生革命生涯纪实》新书座谈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