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董事”暴露了某些国企的计划经济思维
日昕月异
国有企业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还有相当一批像“西安高新”和“临淄公资”这样的国企,仍采取的是“换汤不换药”和“新瓶装旧酒”的做法。
近日,继西安高新控股被曝出“80后”“90后”荣任千亿国企董监高等重要职务的消息之后,山东省淄博市再次上演相似一幕。据报道,淄博市临淄区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这家临淄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旗下、总资产达132亿元的国企,9名董监高竟全部为“80后”“90后”。
淄博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说:“其实80后已经不年轻了,他们到了可以承担一定责任的年龄。”诚然,80后的确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这家百亿国企的9名董监高全为“80后”“90后”,还是让人匪夷所思。
从相关报道来看,此前,这些国有企业的高管大多是由当地财政局和国资委的官员担任的,只因公务员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党政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所以才不得不退居幕后。如此,这种找一些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明显不胜任的年轻人来充数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有企业存在的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的问题,早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已经几乎成为社会的共识。
自1993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于当年正式颁布《公司法》以来,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完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不仅在经营方面更加市场化,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更加注重效率和激励,而且在法人治理方面也更加规范。有些更是开始实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了高管人员的市场化选聘和市场化定薪。
然而,还有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仍然采取的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和“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披上了现代企业的外衣,但骨子里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国企”。像“西安高新”和“临淄公资”这样的国企便是这一类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
这种做法的潜在危险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实际控制企业并直接做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人,不一定拥有足够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他们中的很多人更熟悉的是体制内的行政机构运行方式,因而,更有可能用管理政府机构和管理事业单位的方式来运营一家企业。
而这几乎必然造成这类国企在很多经营决策方面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同时,导致在企业内部运行和管理方面出现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大锅饭”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差等情况。
第二,这些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者身兼两职甚至数职,不仅在一些具体决策上很可能会面临角色冲突,而且会因为分身无术的原因根本无法做到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必然会影响这些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管理的优化。
有鉴于此,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及经营管理市场化的道路,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身份,让它们接受来自市场的监督、评价和检验。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新闻推荐
春节后将上线300多项高频事项 《西安市推进“一网通办”工作60天集中攻坚实施方案》印发
记者侯菲为推进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早日落地见效,12月11日,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一网通办”工作60天集中攻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