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留住科研人员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被媒体报道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后,陆续收到一些简历。事实上,难觅人才的不只是“中国天眼”,其它天文观测站点,如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的中国射电频谱日像仪,位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的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也正在或即将面临人才缺口。这些天文观测设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远离城市烟火。
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科研环境的特殊要求,许多天文台远离喧嚣,事实上,类似的科研专业,不止天文专业一家。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都位于偏远地区。也就是说,在考虑这些科研人员的薪酬及待遇时,不能忽视工作环境因素。
“中国天眼”开出10万元年薪招聘的人才要求是这样的,“天文学、物理学、计算机硕士以上”,并具有良好英文水平,这样的学历和能力层次,在其它城市并不难寻工作。而地处贵州平塘山区的这份工作,还是要24小时三班倒、且驻地工作半月方能回家,最关键的是,没有编制,属于聘用制,这样的情况下,所谓10万元年薪真的多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为107815元。在北京市,2017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是187311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行业的平均工资为188898元,即便是在贵州省,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去年平均工资也接近8万元。也就是说,以当下同行业社会平均工资来看,所谓10万元年薪,真的算不上什么高收入,甚至都不到全国平均值,更别说背后要付出更多辛苦了。
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科研工作者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已经和几十年前大为不同,其本人及家庭所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物资,都需要通过市场获得,其家庭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需求,也并非“单位包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招聘方“只谈情怀不谈馒头”,不仅是对科研人员合理待遇的忽视,也是对相应重大工程的不够负责,毕竟,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再好的国之重器,也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从西部高校科研人员纷纷“孔雀东南飞”,再到引起舆论热议的西安某科研机构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科研人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科研人员流失,真的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了。在人才双向选择的就业大环境下,仅靠行政指令是拴不住人才的,留住科研人员,需要的不只是与其学历、能力和工作环境相匹配的薪资水平,更需要相应的综合保障体系,以及公正透明的职业发展空间。如果用人单位总是一副“爱来不来”和“爱走不走”的心态,最终受损的不是有能力高飞的个人,而是用人单位本身,以及其所从事的相应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2018“禧福祥6年西凤杯”“想当擂主你就来”乒乓球挑战赛第22轮比赛,昨日上午在西安荣葵乒乓球俱...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