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班慧:用照片讲述故事
好奇的记者正在触摸吉某胳膊上“种”的耳朵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瞬间,一个奇迹。影像是发现生活的美好,记录人类社会的变革。影像的力量源于记录真实,影像的魅力在于展示我们生存的世界,《胳膊上“种”耳朵》这幅作品就很好地阐释了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发现、记录和改变”的力量。
2016年11月8日晚上10点,一张右手臂上“长”出耳朵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说这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郭树忠教授采取现代医学技术,特意为一名右耳缺失的患者“种”出来的。第二天早上7时许,我在该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见到了在患者胳膊上“种”耳朵的郭树忠教授,他说,“我也没有想到这个耳再造术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11月8日晚上都快12点了,还有美国的专家打电话过来咨询这个事情。”随后我和郭教授走进病房,见到了这位右胳膊上长着耳朵的男患者吉某。
吉某躺在病床上有点紧张地望着陆续到来的人,并时不时瞅胳膊上的耳朵,“做得太像了,简直和我左耳朵是一模一样的。”吉某显得非常开心。突然,西安日报的女记者望着这只逼真的耳朵,情不自禁地伸手摸了一下,“呀!你的手好凉啊。”吉某笑呵呵地说。这让现场的人们都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只胳膊上‘种’的耳朵外形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模一样,它还有感觉,是活的!”我当时毫不犹豫的抓拍到了女记者触摸患者胳膊上“种”的耳朵这个瞬间。
该新闻照片先后在三秦都市报、三秦网、中国日报、中国日报亚洲图片网等多家媒体公开发表推出,图片新闻发表后,迅速被英国每日邮报、路透社、环球网、中青在线、环球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国内外100余家主流媒体和网站转载,该图片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因为,这张新闻图片再现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完美的前臂耳朵再造手术,不仅为患者带去了自信和福音,同时定格的也是医疗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胳膊上“种”耳朵》这幅新闻图片还被中国日报亚洲图片网评为当月“国际传播精选图片”和“路透社年度奇异图片”,同时这张新闻照片也获得了2016年度陕西新闻摄影一等奖。
原来,2015年,尚未成家的吉某因为车祸失去右耳,吉某家人四处求医,都说没办法再造耳朵,为此吉某整天情绪非常低落,因为缺了一只耳朵,心里也总是闷闷不乐,平时也不敢外出,总担心外面的人看见后会议论,甚至和家里人也很少说话。2017年初,就在吉某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全国耳再造专家郭树忠教授。郭教授在详细了解病情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打破传统模式,为病人量身定做耳再造手术。2017年3月29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郭树忠教授、舒茂国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及相关学科20余位医护人员,共同为因车祸失去右耳的患者实施了再造耳移植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成功将“种”在患者前臂上的耳朵移植到头部。手术中,所有血管全都顺利吻合接上。4月10日上午,当医生细致地为新耳朵部分拆线时,欣喜地看到每一块皮肤都已成活,耳朵及前臂的伤口都长得非常好。“完全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恢复进程,恢复得很理想。”舒茂国教授高兴地说。患者耳朵“失而复得”,出院后再也没有了原来缺耳朵的烦恼,现在已和恋人结婚并生活的很幸福。
一位优秀的摄影记者,不只是简单的定格某个历史性的瞬间,而是应该系统的完整的将整个新闻事件全部记录下来,才能真实的还原真相,记者应该站在见证历史的高度,将这些影像作为历史资料来留存,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为此,我全程记录了从耳朵“种”植、移植、再到拆线、康复出院的全部瞬间,这些照片定格的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奇迹,因为胳膊上“种”的耳朵的成功移植,他很好的印证了郭树忠教授关于医术就是艺术的观点。在手术室里,每台手术都是他们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作为摄影记者,真实的记录和再现既是使命也是职责,所以我对于新闻事件的拍摄不仅之于表象,而是深入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当中,通过我的影像来讲好一个故事,传播好社会正能量,服务更多的人群,这就是我的一点感悟。
本报记者阮班慧
新闻推荐
西安持续降温 供暖能提前吗 热力公司已提前服务 有学校11月1日起就暖和了 天然气集中供暖用户若需提前供暖可拨96777申请
11月6日,5.8℃-7.6℃;11月7日,3℃-9℃;而根据预报,11月8日的最低气温是0℃。最近西安气温骤降,大家纷纷喊冷,有市民呼吁能否提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