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县域大时代 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 通讯员 李晨皎)2018年8月3日至4日,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大会在西安举办,2000余名县域医疗领域管理者和行业专家荟聚,聚焦县域医疗改革成就、县域政策动向、医联体成功模式、互联网推广、医院品质管理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热点话题,以健康为中心,探路县域大时代。
县级医院操盘手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一方面提升县域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设施设备硬势力,另一方面重点提升县级医院软实力。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相关领导表示,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强势科室做强,弱势科室补足。以医疗水平提升增强群众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县级医院管理者作为县域医疗机构操盘手,担负着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水平、落地国家系统卫生政策的重任。
基层要想留住病人 首先得留住医生
目前,陕西省全省有55家三级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总数101个,涵盖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00多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医院达到90%和70%,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得到充分发挥。陕西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安海燕在致辞中介绍了陕西省医联体建设的基本情况,在城市实行医联体+全科医生模式,将三级医院门诊提前到社区,在农村推广医疗集团+县域共同体建设。
“基层要留得住病人,首先得留得住医生。”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出品人郭云沛认为,只有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医疗工作者到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提高其诊疗水平,“大病不出县”才真正具有可行性。
郭云沛还强调,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不可偏废“医和药”两条战线。广大医药企业应该竭尽全力支持县域卫生健康发展,为基层及时有效地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积极投身于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帮助推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在“互联网+医疗卫生”上有所作为,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及远程医疗服务架设起畅通无阻的桥梁。
多渠道并举 扎实推进优质资源下沉
“新医改十年,县域医院已经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更是将县级医院摆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介绍,交大一附院作为国家卫健委管大型三甲医院,近年来一直践行国家医改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服务基层百姓健康。
自2005年开始,医院先后通过协作医院、区域医联体、托管医院、对口支援等途径,精准配置和下沉优质资源,构建起涵盖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在国内率先推出多个“首创”。这第一个“首创”是2014年在政府主导下首创“全省城市医联体”,2018年4月再次签约,并有新的成员单位加入,上下转诊和慢性救治方面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第二个“首创”是2015年,首开国内“佛”“医”结合先河,病区2018年4月正式开诊运行,期待着“佛学”与“医学”能够深度融合,给疾病治疗模式带来新的变化;还有一个“首创”是去年,我们整体托管整个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创了“韩城模式”,重点输出技术与管理,让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人民可以享受“家门口”的“三甲医院”。
与此同时,交大一附院还与陕、甘、豫、川、晋、蒙、琼等9省的147家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远程网络、定期组织专家赴现场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医疗指导、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施秉银介绍,目前医院正在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广泛应用,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扩大覆盖面,实质推进分级诊疗政策。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县域医疗大发展
自2017年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全面启动医联体试点工作以来,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医共体不断涌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大大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使基层医疗获得了新的动力,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施秉银认为,此次大会定是一个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开放的交流平台,将对县级医院能力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带动,县域医院作为农村医疗网络的中坚力量,将会面临更多的重任和压力挑战。大型三甲医院有责任和担当,一起与基层县级医院携起手来,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推进医联体建设,从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西安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受西安曲江新区土地储备中心委托,拟对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地毯报废处置项目进行处置。公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