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模式烤热全球
7日,在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刘贵华用矿泉水浇脸降温。当日,福建省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可达37℃。 新华社照片
我国多地高温破7月历史极值
近段时间,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在全国蔓延,仅7月,中央气象台就连续18天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如今,“热浪”已经挺进东北地区。根据监测,此轮高温天气中,22县市最高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22县市破7月历史极值
继7月份以连续18天高温预警结束,8月份我国江南等地的天气继续以高温预警开场。中央气象台8月1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1日白天,京津等地最高气温35-36℃,内蒙古中西部、辽宁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地区可达40℃。
高温预警同时显示,1日白天,吉林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江南大部、重庆中部、广东东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5-36℃。
据国家气候中心评估,4月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6.8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呈现出高温日数多、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的特点。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高温天数超过20天。其中,黄淮西部、重庆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等地高温日,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以上。重庆、四川及吉林、辽宁等地有22县市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省会级以上的大城市中,目前,今年的高温日数量排在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有重庆、西安、杭州、南昌、武汉、郑州、长沙、天津、合肥和济南。排名居首的重庆,今年的累计高温日数达到31天。
在常年,较南方地区来说,东北地区的夏季较为清凉,不过,此轮高温天气的势力范围目前已经挺进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等地。
根据中国天气网的报道,辽宁沈阳连续多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7月30日,又是火辣的一天,截至16时气温已达37℃,体感温度更是高达44℃,比同一时次地处江南的南昌体感气温更高。这样的持续高温对沈阳来说并不常见。
7月30日,吉林的长春也出现了35.4℃的高温天,这是当地2010年之后第一次出现高温。同时,长春14时体感温度高达40℃,湿热堪比武汉。
8月高温仍不容小觑
在夏天,东北一般是“凉快”的代名词。今年东北为什么这么热?这一切都是副热带高压“惹的祸”。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北造成的。”副高是夏季主导我国天气的幕后主要因素之一,副高的位置和南北移动决定了高温区域和降雨区域的分布。通常副高控制的地区容易出现高温天,副高外围则是夏季的主要降雨带。
气象专家预计,8月初,我国南方高温范围减小,强度有所减弱,但北方高温逐渐发展,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将加入高温阵营。
统计显示,常年8月份,高温势力仍然很强。
高温天气容易给人们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东群研究员表示,持续高温或热浪易导致人体中暑,甚至引发热衰竭、热射病,也会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加,诱发关节炎和心、脑血管疾病,民众需注意防暑降温。
各地“烤”出新奇观
重庆汽车轮胎跑着跑着就糊了,这不是段子!重庆市交通执法高速五支队二大队执法人员介绍,7月23日中午,他们巡逻至成渝环线出城方向少云至田家路段时,发现一辆黑色小车的右前轮正在冒烟,并且越来越浓,能闻到轮胎烧焦的气味。执法人员立即示意靠边停车。该车正在减速时,右前轮胎的橡胶突然脱落滚了出来。
驾驶员说,他载着家人从湖南怀化前往成都,轮胎是才换几天的新胎,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路面温度过高加之长途行驶,车胎就跑落了,很是后怕。高速执法人员提醒,出车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车况,夏季尤其要重点检查车胎胎压、水温、油料等情况,确保行车安全。
西安“在省会城市中,西安拔得头筹,成为今年第一个破40℃的省会城市!”“西安是中国十大火炉城市之一”……连日来,朋友圈内人们都在争相晒西安到底有多热。
如今,在西安高温最高级别预警——红色预警连续拉响已不足为奇,7月10日-12日西安城区连续三天超40℃后,7月20日-22日三天又超40℃。
杭州在高温炙烤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面温度超过60℃,高速交警部门采取高温限速措施。
从7月25日到29日,高速交警部门共接到来自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的爆胎求助电话16起,因为采用的是钢结构,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升温快,桥面温度超过60℃时,高速交警部门便会启动应急预案,每天13点至15点左右,对车辆限速80公里/小时,并增加巡逻力度,提高处置效率。同时,在大桥两端的服务区,为过往车辆冲水降温。
热浪席卷北半球
一向温润、凉爽的北欧就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最热的夏天,由于高温引起多处森林大火;在东亚,143年以来最热的夏天笼罩着日本……虽然世界各地对高温的定义不同,但气候学家们的建议是,人们最好习惯这种情况。
韩国韩国疾病管理本部8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多地当天刷新高温纪录。由于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5月20日至7月31日期间,韩国已有29人因患温热病死亡。多个城市气温8月1日创下历年来新高。据韩国气象厅发布的数据,首都首尔当天气温一度达到39.6℃,刷新了自1907年当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此前首尔最高气温纪录是1994年7月24日的38.4℃。此外,江原道洪川郡当天气温飙升至41℃,创下韩国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数据显示,今年5月20日到7月31日,韩国共有2355例温热病病例,远超去年夏天的1574例。
日本热浪同样席卷日本,日本总务省消防厅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30日至7月29日,日本共有5.75万人因中暑入院治疗,其中125人死亡。日本西部地区在7月早些时候遭遇暴雨袭击,而后又迎热浪,入院人数激增。
德国德国本来是个“避暑胜地”,如今却要与高温酷暑正面对抗。每到高温天,德国公路被烤变形已经不是新闻,但今年在建造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的机场也都败下阵来。当地时间7月24日,汉诺威机场就因跑道被烤裂,被迫关闭一整晚。
根据德国32个气象站的观测记录:7月24日,多个地区的夜晚温度超过20℃,被称为“热带之夜”。德国农业协会主席Joachim Rukwied称:由于今年的高温天,粮食将减产大约30%,希望有关部门对农民的经济损失给予援助。萨克森州的安娜贝格-布赫霍尔茨市为了浇灌树木,呼吁市民节约用水,不要洗车。除了这些影响以外,这样的高温天气对公共安全也造成了巨大隐患。德国气象局发布预警称,火险等级已提高到4级,该情况将持续一周。
英国英国部分地区今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已创下半个世纪以来最干旱夏天的纪录。天气预报显示,英格兰大部分地区7月23日气温超过30℃,其中最高温出现在英格兰东部的萨福克郡,气温超过33℃,伦敦一带最高温度逼近38℃,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伦敦部分地铁因没有装空调,车内温度达到40℃,车厢内酷热难耐,引发民众不满。面对民众不满,伦敦交通局回应称,空调列车还要再等12年才能上路。还有部分地区已连续数十天没有明显降雨。干旱导致草坪枯黄,水库水位迅速下降。
这是英国自197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和干旱天气。
希腊由于连日高温和大风,位于南欧的希腊近日也是森林火灾频发。希腊雅典附近海滨地区7月23日爆发山火,致91人死亡。美联社报道,这是希腊十多年来遭遇的最致命火灾。山火在希腊并不罕见。由于高温干旱,这个国家每年夏天面临巨大防火压力。
北极圈一贯凉爽的北欧地区也难逃热浪侵袭,十余起由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已烧入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
瑞典、丹麦、挪威南部和芬兰北部正在经历极端热浪,高温干燥天气导致山火频发。瑞典火情最为严峻。瑞典自今年5月起不断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7月,干燥少雨高温天气持续,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30℃。多地发生森林火灾,且不断蔓延,数千居民被迫撤离受大火威胁的家园。“欧洲恶劣天气”网站数据显示,北欧地区气温在未来数天内还将持续高出平均值8℃、12℃。
瑞典科学家8月1日说,瑞典近日遭遇创纪录高温天气,凯布讷山南峰因峰顶冰雪融化海拔降低,失去瑞典最高峰“宝座”。
地球难免变温室?光减排放还不够
今年夏天热浪席卷世界多地。一份8月6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警告:即便各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恐怕仍难以阻止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至5摄氏度、变成一个真正的“温室”;各国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避免冲破地球环境承载能力“阈值”。
升温恐难阻
这份报告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恢复中心、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多名科学家联名撰写,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
将近200个国家2015年12月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然而,报告作者认为,即便各国按照承诺减少排放,地球升温幅度可能依然超过2摄氏度。
报告说,一旦气候变化突破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的“阈值”或称“临界值”,可能触发全球生态系统从“中性”或“有益”转向“有害”,最终产生比人类活动所能排放总量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入大气,使地球不可避免地变成“温室星球”。
这些科学家建议,要阻止这一变化,单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够,还要在护林育林、治理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技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封存地下等方面下功夫。
注意“临界点”
报告列出不下十个可能“引爆”气候急剧恶化的“临界点”现象。
其一,“永冻层”融化。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北部等地区永久冻土层内封存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按当前排放速度大约相当于15年的排放量,一旦因冻土层解冻而大量释放,将加速全球变暖,而升温过程反过来会加快这些温室气体释放,科学家称之为“正反馈”效应。
其二,森林枯死。报告援引一项近期研究所获结果,即一旦全球升温3摄氏度,可能使40%的亚马孙雨林“顶梢枯死”;这一过程可能延续至下个世纪;山火灾害可能加快这一破坏过程。
其三,冰雪变少。极地冰川面积正在迅速萎缩,尤其是北冰洋。与冰雪表面将太阳辐射反射向太空不同,冰雪消融而成的海水将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致海水升温,继而导致更多冰川融化,形成恶性循环。报告预测,北冰洋可能在本世纪中旬以前迎来首个“无冰之夏”;按照全球升温2摄氏度估算,这种情况将每四年出现一次。
其四,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对西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盖和冰原受全球变暖影响融化的速度预测不一,但同意存在某个“临界点”、即可能在地球升温1至3摄氏度的情况下触发。这两大冰盖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13米,届时人类可能面临“没顶之灾”,因为全球三分之二大城市及大部分可耕农田海拔不超过10米……
科学家警告,这些变化过程互相关联,一个“临界点”爆发可能引爆另一个。报告作者之一、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说,即使按照升温2摄氏度估算,这一连串变化足以带来重大灾难,“使整个地球体系陷入全新运转模式”;假如升温幅度达到4或5摄氏度,地球环境承载能力将降至10亿人口。
不是“狼来了”
这份报告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近年全球普遍“变热”,极端天气频发,引科学界警惕。
今夏全球多地创高温纪录,欧洲多国最高温度超过40摄氏度,触发干旱、山火等灾害。路透社报道,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学者菲尔·威廉森就这份报告发表评论:“就2018年夏天情况来看,这真不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不是发假警报;‘狼群\’已在眼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先前发布报告,认定2017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地球表层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创历史新高。
这种形势下,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去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否定气候变化科学依据,国际社会普遍予以谴责。今年3月去世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生前警告:“特朗普的行为可能将地球推向危险边缘,使地球变得像金星,高温达250摄氏度、下着硫酸雨。”
综合新华社、《山西晚报》、《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2018年7月25日,西安理工大学霍尔果斯丝路新贸创客调研社会实践队在艺术与设计学院于洋老师的带领下,从西安出发到达目的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