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妈妈”脱贫记
本报记者 李蕊 见习记者 张校峰
“我要努力把合作社办好,吸收更多残疾人和贫困群众来我这里学习、工作,跟我一起奋斗脱贫。”7月12日,西安市临潼区脱贫攻坚扶志扶智“5V”分享会上,斜口街办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春华的话赢得阵阵掌声。
毛春华是临潼区斜口街道白鹿观村村民,人称“兔妈妈”,以规模养殖肉兔和鹧鸪闻名。6年前,这位泼辣的川妹子还住在破窑洞里,领着低保金,接受政府的救助,而如今,毛春华已成了临潼区的脱贫明星,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收入50余万元。
1987年,毛春华从四川远嫁到白鹿观村。
“当时,丈夫失去左腿,还患有心脏病。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高崖下的两孔危窑。”毛春华说,20多年来,照顾丈夫、抚养孩子、播种收割,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人操劳。
为过上好日子,毛春华喂猪养羊、摆小摊、经营石榴园……“脏活累活都干过,不管日子多艰难,我都没放弃过。我坚信只要拼命干,一切都会好起来。”毛春华身上的那种坚忍和刚毅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她的负担太重,街道经常救助她家,村上还给他们申办了低保。”白鹿观村党支部书记房福奎说,每年夏天一下雨,街道和村上往往提前将她全家安置在村委会或村里的小学避险。
2012年,在临潼区残联援助下,毛春华终于盖好了自己的4间一层楼房,一家人结束了25年的窑洞生活,有了新家。
住进新家,毛春华干劲更足了。2014年,她开始盖第二层房。
盖房期间,丈夫突然病倒。一检查,他的肝硬化已到中期。这犹如晴天霹雳,让这个脆弱的家庭雪上加霜。
丈夫治病花了十几万元,接下来还得继续治疗,毛春华家债台高筑。“我必须创业赚钱,才能让这个家走出危机。”毛春华暗下决心。
白鹿观村地处山区,林地多,自然条件优越,毛春华瞅准了生态化养殖的路子。她在网络上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兔。
从2015年9月开始,毛春华购买了大量肉兔养殖技术资料学习钻研,并到山东观摩学习,到河南接受技术培训,到重庆、浙江等地考察销售市场。
没有地,她就向乡亲们租;没有资金,她就从村民互助合作社贷,向亲戚朋友借。2016年初,毛春华和家人开始建设养殖场。
2016年6月,养殖场建成,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毛春华全身心投入到肉兔养殖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兔妈妈”。
要做就做最好。毛春华聘请国外专家培训工人,引进火焰消毒等先进技术。2017年6月,合作社售出第一批商品兔就实现了盈利。
毛春华并没有止步,又瞄准了鹧鸪养殖项目。
“两个女儿和我一起创业,区上和街道都大力支持,还给我协调了20万元贴息贷款。”毛春华说。
“我家原来是贫困户,通过在养殖场务工,现在已经脱贫了。我专管肉兔繁殖和保育,合作社已经派我到河南向法国教授学习了两次繁育技术。”7月12日,春华养殖场的肉兔产房里,空调凉风习习,乐音悠扬,保育员杨小利一边观察仔兔一边对记者说。
目前,春华养殖场已与百度、中国网库签订产品销售协议,累计向成都、西安等地销售肉兔5万余只,净收入40万元,网上销售鹧鸪蛋净收入10万多元。
新闻推荐
“站在后天来看明天” 大西安发展极具前瞻性 ——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宇锋
张宇锋记者张宇明摄“西安上半年的GDP增速8.2%,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这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