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害人 10岁男孩打游戏 4天花去近2万 不知道支付密码,他是怎样充值的?男孩说,是游戏一步一步提示他操作的
浩浩给记者演示这款游戏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摄
爷展示明购买游戏装备的微信支付记录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摄
不知道支付密码照样充值
10岁男孩打手游4天花近2万
偷偷记住奶奶微信支付密码
12岁男孩玩王者荣耀花万余元
丈夫因打架被刑事拘留,张妍(化名)两个月前从派出所领回丈夫手机后就没再理会,7月1日她要给别人还账时,意外发现卡内的两万余元不见了。银行流水显示,这些钱全都流向一家浙江的网络公司,经过一番细究,才知道是10岁的儿子打手游花了。
然而,让张妍不懂的是,儿子并不知道丈夫的支付密码,这钱又是如何流出的呢?
反映
儿子打手游,4天花了近两万
张妍今年44岁,是西安城西一家超市的理货员,工资不高,自己有病在身,丈夫也没什么收入,二人育有一子,名叫浩浩(化名),今年10岁,正读五年级。这个家庭因此享有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张妍向华商报记者求助,家里仅有的存款被儿子打了手游了,想咨询能否追讨回来。张妍说,丈夫两个月前因打架斗殴被刑事拘留了,她被民警通知前往派出所领丈夫的私人物品,当时就把丈夫的手机带回来了,“手机拿回来我也没看,让儿子用,他要看学校布置的作业。”
张妍说,5月底,一家食品公司汇入两万余元到丈夫的储蓄卡上,她打算拿这个钱给别人还账。7月1日,张妍用丈夫的手机操作支付宝,给朋友转账,发现支付密码错误,好不容易用身份信息重新设定了密码,却发现卡里没钱了。到银行一查流水,发现有近两万元4天内流向浙江欢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张妍回家问儿子,儿子说他确实在打一款名叫“口袋妖怪日月”的手游,但也只玩了几天而已。
疑惑
孩子怎样花掉爸爸卡里的钱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张妍家里看到银行卡明细单,发现浩浩第一次充值是在6月10日,这次花费28元;第二次在6月23日,这一天总共充值15笔;6月24日,充值7笔;6月25日充值9笔;6月26日,充值11笔。集中消费就是6月23日至6月26日这四天里,最高的一次充值为4988元。这四天总计近两万元,其流向全是浙江欢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让张妍更纳闷的是,孩子压根儿不知道支付密码,他是怎么样花掉丈夫银行卡里的钱?浩浩也说,他确实不知道爸爸手机的支付密码,但手机里会提示他一步一步地操作,操作完,游戏里的东西他就能买了。
华商报记者让浩浩现场给记者演示,他先进入游戏,让点击充值,直接跳转到支付界面,他再点击忘记密码,会跳转到修改支付密码的界面,同时下面出现一个提示:“您是否记得账号187××××××××当前使用的支付密码”,下面给出两个选项,“不记得”和“记得”,浩浩再点“不记得”,就跳转至另一界面,显示“我们已发送验证码到您的手机187××××××××”。随后,手机收到验证码,浩浩输入验证码,然后系统提示要验证身份,要求输入身份证号。浩浩便打开手机相册,找到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他爸爸的身份证,他将身份证号码输入修改支付密码的验证界面窗口内,随后便有了重置支付密码的权限。
体验
该游戏实名认证形同虚设
张妍试图和游戏公司联系,发现客服只是一个QQ号,她沟通多次,对方表示游戏款退不了,因为不能确定玩家是一名未成年人。张妍为此很苦恼,怎么证明玩家是孩子呢?她道出了丈夫如今被抓的情况,排除了丈夫玩手游的可能性,又拿出了家里的低保证,“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根本不允许我花这么多钱去干不实际的事情,那只能是孩子玩了!可这些算不算证据呢?”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通过QQ客服留言,一直没有回复。随后下载了该款游戏进行体验,点击进入时,第一个界面为是否允许该款游戏获取手机识别码的提示;第二个界面便是实名验证的弹跳框,上面标着:“根据国家法律要求,未进行实名身份认证的玩家,将无法正常登录游戏。”下方便要求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在它的下方还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跳过”,一个“提交”,点击“跳过”,便可顺利进入游戏。也就是说,国家法律要求的“实名验证”,在该款游戏里形同虚设。
观点
游戏公司应退还游戏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认为: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消费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根据《合同法》第47条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也就是说,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消费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家长)追认,则消费行为无效。本事件中,孩子的家长未追认(不认可)消费行为,孩子消费行为属无效,游戏公司应退还游戏款。
文化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游戏平台实行实名认证制。本事件的游戏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因此,从这一实名认证制度执行上讲,这家游戏公司也应承担退款的法律责任。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留守男孩玩王者荣耀充值万余元
孩子偷偷记住奶奶微信支付密码
律师:游戏公司应退还费用
华商报商洛讯(记者 陈永辉)看到身边有人在玩王者荣耀,12岁的明明(化名)注册了账号,偷偷记住开商店的奶奶的微信支付密码,不到一年的时间,用奶奶的微信支付了1万余元,用于购买游戏装备等。
奶奶微信付款时孙子记住密码
7月7日,在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农贸新街一便利店,12岁的明明放暑假在家,爷爷奶奶忙着经营便利店。奶奶说,明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商洛市区一所私立学校上小学六年级,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回到他们身边。自去年开始,孙子迷上了手机游戏,只要一回到家就玩游戏。
奶奶说,家里开的便利店,顾客买东西大部分都微信支付,她发觉一年来的营业款有点不对劲,仔细查看后发现,从2017年7月份开始,她的微信不断在向一个账户充值,她便问孙子怎么回事,一开始明明不承认,后来才说他玩王者荣耀游戏,每次购买装备就输入奶奶的微信支付密码。
明明说,他在奶奶给人支付货款时,偷偷记住微信支付密码。他看到别人在玩王者荣耀,便用QQ注册了账户,每次登录玩的时候,便通过微信支付买金币,有了金币他便可以购买游戏装备和选择人物,玩游戏时总能赢。
孩子父母已联系腾讯客服欲索款
明明向记者演示了玩游戏充值过程,他首先打开王者荣耀游戏,用QQ登录输入验证码进入游戏,并未有任何未成年人禁止字样,在选择实战对抗时,明明会购买点券,购买了点券后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游戏装备和人物,在确认支付方式时有Q币、QQ钱包支付、微信支付以及QQ卡,明明一般都会选择微信支付,直接输入进奶奶微信支付密码便可支付成功。
明明说,他一共给三个游戏账户充过值,但并不知道每次输入奶奶的微信支付密码就会从微信钱包扣钱。明明奶奶的微信支付记录显示,从2017年7月份开始,明明有游戏充值记录,持续到2018年6月份,其中今年4月份最多,当月充值6400元,最多一天充值1200多元,全部支付给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明明的母亲任女士得知情况后联系了腾讯客服,对方提出提供孩子的游戏账户和充值金额,他们需要核对情况,但并未答复是否退款。7月7日中午,任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多次联系了腾讯客服,却不知道这笔钱啥时能要回来。
腾讯客服建议家长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账户
7月7日,腾讯客服称,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是针对全民用户开发的,未成年人玩游戏的话,如果使用自己实名注册的账户,会有时长限制,比如说,限制孩子每天登录两小时,就会强制下线。消费的情况,建议家长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账户。腾讯也推出了未成年人监管平台,主要是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管,只要绑定好孩子的游戏账号,就可以查看孩子玩游戏的时长和充值情况,并且可以设置禁止充值。
律师说法
游戏公司应退还费用
陕西秦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斌认为,根据《民法总则》,12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就是说只能作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情况下,1万余元明显超出了12岁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范围,其支付行为在家长不予追认的情况下是无效的,游戏公司应退还费用。
林斌表示,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进行游戏账户注册登录时,未设置严格的限制,且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及对应的名字即可轻易完成注册及登录,无法对未成年人身份进行识别,在支付环节,只要连接手机支付软件、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因此,呼吁相关方面出台并细化法律规定,网络游戏公司应履行社会责任、强化技术措施,家长要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新闻推荐
华商热线 华商报近日接到不少反映电梯故障投诉 怕热 怕水 怕雷电 电梯夏季易“得病”
>>案例大兴西路大唐世家6号楼6部电梯一半停运业主出门坐电梯靠“挤”公园北路华旗东郡北区电梯频频出现故障有业主把电动...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