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诗与远方”的根脉

天水晚报 2018-05-29 09:39 大字

诗与远方”是时下文化旅游热词,如何构建“诗与远方”最美风景与旅游产业体系?刚刚过去的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在西安泛舟昆明池进行的2018“秦岭与黄河对话”上,秦岭、黄河的文化代表和30位国内外文化旅游名流,用精彩的观点和联动全球的传播方式,为观众、听众作了精彩的解读。

初夏的昆明湖景区青山隐隐、碧水潺潺,边行船,边对话,清风徐来,如饮甘醇。“秦岭与黄河对话”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打开方式,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黄河沿线各省区、秦岭沿线近百家传播媒介公益互动下,向全球推介宣传中国山河旅游之美,进行一场“诗与远方”“自然与文化”的世纪对话。

黄河像大地的动脉,世世代代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自古就有中华“母亲河”之称。莽莽秦岭,横亘于中国腹地,是中国南北方文化、东西部文化的聚合点和交汇点,被称为中国的“父亲山”和华夏龙脉。这一山一河在陕西东部邂逅交汇,繁衍出别具代表性的山河文化。

追溯昆明池与秦岭、黄河的渊源,也有两千年历史了。汉朝时,秦岭与渭河的落差比较大,每年雨季,大量雨水从秦岭深处流出,汉武帝利用这种天然的水优势就地开湖蓄水,形成昆明池。如今的昆明池是以“生态恢复、文化传承、遗迹保护、水利建设”为有机统一,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和体育赛事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若说秦岭代表着自然之美,黄河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2018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40年,围绕现代旅游发展,对话现场邀请“秦岭之子”、著名山水作家、十多年行走秦岭第一人王若冰与“三秦学者”、秦岭与黄河之间走出的中国旅游名家、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分别代表秦岭与黄河旅游大使,畅谈对秦岭与黄河、自然与文化、旅游与产业、诗与远方的诸多感知和体会。

王若冰说:“多年行走让我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写作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也被自然而然地带到了旅游界。”在他看来,绵延千里的大秦岭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自然地理,都承载着太多厚重的中国文化基因。秦岭是中国的父亲山,是文化之根、文化之魂。行走的过程所渴望达到的精神安慰就是人们所要寻找的“精神之根”。

张辉谈到,国内旅游,大多数市场和目的地是集中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又是中华民族主要生息地,我国大多数姓氏发源于这个流域,它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根文化”,是很重要的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通过旅游发展,保留传统文化,就是把根留住。

新闻推荐

西安交大一附院举办“达芬奇机器人论坛”

 本报讯(记者王国星)5月26日,海峡两岸中青年“达芬奇机器人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病院举行。此次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