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御史台精舍碑:一件难得的法制史文物

三秦都市报 2018-04-26 02:17 大字

御史台精舍碑

  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室内的唐御史台精舍碑高1.85米,相对于那些高达三四米的碑石,似乎显得不怎么起眼。然而这通由武则天执政时曾任左补阙和殿中侍御史崔湜撰文,著名书法家梁升卿书写的碑刻,却藏着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沧桑往事,记录着大唐王朝威严的监察法度。

  御史台在唐代是专门负责依据刑法典章来弹劾纠举百官犯罪的中央最高机构,精舍指的是佛堂,在御史台所设的刑狱旁附建佛堂,是武则天朝出现的新鲜事物,旨在依靠佛教的感化力,使有罪的官员能痛自忏悔,持心向善,以求度尽苦厄,归命自保。撰者崔湜是唐中宗朝的宰相,碑文则是他在武则天朝任殿中侍御史时撰写的。御史台精舍碑书法涉及内容为研究唐代的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狱政措施、立法状况和法制思想,尤其对研究宗教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碑文记录了当时在御史台不仅设有监狱,而且在狱旁还设有精舍,这说明当时实行了利用佛教感化囚徒,求佛度难的狱政措施,反映了佛教思想对唐代法制思想的影响。碑阳及两侧刻有曾做过御史的700多人的姓名。

  唐御史台精舍碑是件难得的法制史文物,它以石刻史料填补了新旧《唐书》的空白。

新闻推荐

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报告:新增9220人 屏蔽参审数超限者

为期三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届满,在此期间,50个试点法院新增陪审员九千余人,参审机制逐渐从注重陪审“数量”向陪审“质量”转变,““驻庭陪审”“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4...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