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三个经济” 建设新平台新港口新通道 西安国际港务区 构筑开放新高地

三秦都市报 2018-04-26 02:12 大字

  大开放成就大格局。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张骞从古长安出发,开启了连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大通道。如今,在古丝路的起点,满载着“中国制造”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彻底破解了新欧亚大陆桥20多年来“通而不畅”的问题。进入2018年,“长安号”将开行1000列。

  2017年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三个经济”,立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新平台、新港口、新通道,打造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节点、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开创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的新局面。

  枢纽优势

  多元平台开放布局

  枢纽,《辞海》中解释为“要冲,事物的关键之处”。枢纽者,牵一发而动全身。

  西安曾是历史上长达千年的交通中心,借助枢纽优势,依托服务区域和产业的各种经济流组织平台,形成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兼具,具有现代经济发展特征的枢纽经济模式。

  “国际港务区商品汇聚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充足而丰富的货源,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最新商品第一时间就可以实现跨境网络销售。”对国际港务区的枢纽功能,西安丝绸之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元朝辉颇有感触。到如今,他已在阿拉木图建起了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丝路城电商卖场”,在俄罗斯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和新西伯利亚设立了3个海外仓分仓,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据了解,自海关总署批复西安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以来,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目前日通关量可达到10万单至15万单。2017年,提前实现了电商交易额过千亿的目标。

  依托陕西自贸区政策与西安跨境电商资源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把“线下体验+现场下单+线上交易”相结合,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在西安综合保税区‘洋货码头\’,30秒内就能完成一件进口商品的购买,可尽情体验‘网上丝路\’的便利。”西安陆港集团保税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小军介绍,西安跨境电商平台“洋货码头”,已成为国际、国内优质产品的网上交易中心和线下集散中心,西安综合保税区也成为陕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互联网经济业态不断创新、综合运输和物流枢纽服务组织支撑下,跨境电商、跨境贸易等业务蓬勃发展,枢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丝路门户

  陆港口岸迈向世界

  从陕西出发,向世界迈进,汇世界文明,为中国所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自贸区和内陆港叠加优势,正在以始发港和目的港的身份,全面加入和参与着全球经济贸易大循环,成为向西开放,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和文化门户。

  2017年5月,陕西创汇进口有限公司进口的3个集装箱77吨肉品,从加拿大温哥华装船中转运抵至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放行。创汇公司总经理朱维敬算了一笔账:“西安港进口肉类口岸运营后,我们进口肉类不需要在沿海口岸报关报检,直抵西安港进行报关和检验检疫,为我们节省约10%的成本,也保证了肉质的新鲜安全。”

  西安港进口肉类、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相继运营,整车口岸获批,国际港务区正在向商务部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同时,探索美国长滩港启运、青岛港中转、西安港清关的“海铁联运+冷链运输+肉类口岸”新模式,适合内陆地区的港口口岸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九谷烧和轮岛漆器都是日本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月15日,通过国际港务区在西部首创的“保税+文化展示+拍卖”模式,西安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拍下这些精美的文化艺术品。石川县小松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九谷烧技艺传承人浅藏兴成说:“国际港务区提供的这种便利方式,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成为了一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贸易畅通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国际港务区作为西安对外交流的门户,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交流发展,也向世界输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流动价值

  立体丝路运转全球

  一路向西飞驰的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已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符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使者和新名片。第一条“长安号”西安—阿拉木图线开行后,西安国际港务区又相继开行了“长安号”西安—华沙、西安—汉堡、西安—莫斯科、西安—布达佩斯等系列双向班列,形成多体系、多平台、多形式的班列运行网络。

  时至今日,平均每天5万多单服装、鞋帽、工艺品等从“长安号”始发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往欧洲、北美等地,从国外返回的专列则装满母婴用品、化妆品等供应陕西市场。

  爱菊集团是西安的老字号粮油企业,他们通过“长安号”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面粉、油脂,在内陆市场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认可。同时,借助“长安号”和内陆港,爱菊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生产基地,既有效促进了内陆企业“走出去”,也能源源不断地从中亚运回优质的粮油产品。

  “下一步,爱菊还将借助自贸区和‘长安号\’优势,进口更多优质农产品,并出口陕西省和我国知名特色产品,把老陕的美食销往全世界。”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表示。

  “长安号”背后,其实是国际港务区对整个立体物流通道的建设。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的国际港务区,迎来发展“流动经济”的新机遇。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澳大利亚墨尔本港、新西兰利特尔顿港到“西安港”的陆海联运新航线,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首尔至西安的跨境货运直飞航线相继开通。与深圳、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开行了互通班列,通过海铁联运,使货物能够通畅到达日韩、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引进传化物流、中国邮政西北邮件集散中心等项目,解决500公里左右门到门的物流和城市配送问题。“建设东部大轴线、开拓国际大通道”的目标正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现实。

  如今的国际港务区,枢纽之势愈发显著,门户作用正在兑现,流动要素一一聚集。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通过内外双向开放,国际港务区正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三个经济”,成为国际港务区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自由港的有力抓手。

新闻推荐

老党员高伟为党员“送学上门”

  本报讯(记者赵明)党员同志生病,只要她知道了,无论住院与否,都会自掏腰包买东西去看望;她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默默地把党的温暖带给每一个党员。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