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暖起来秀出来

西南商报 2018-03-02 03:25 大字

通过LED高清液晶屏显示9件特展文物的样貌及细节,借用中国园林手法,将九“阁”的每个阁内放置“国宝盒子”……这是故宫博物院2018年开年第一展——《国家宝藏》特展的现场。从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到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节目引发广泛关注,这些无不证明:无论何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缺少知音和追随者,而是需要能讲中国故事的“说书人”。如何说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大书,考验的不仅是创作者的文化积淀和创意视野,更考验创作者的文化担当和谦恭之心。

文物是承载万象光辉的民族基因宝库,是沉淀如梭岁月的记忆之书。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让珍藏于历史长河的文物走到聚光灯下,走进大众的“客厅文化”,正是一个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的鲜活的中国故事。

节目中,我们在《千里江山图》山重水复的壮美中一窥先人背影,聆听曾侯乙编钟在前世今生中奏响的华夏正音,感悟千秋不朽的中国剑魂,重温司马光父子以性命研求汗青源流之“真”……从节目“前世今生”搬演环节到“国宝守护人”宣读誓言的仪式感,在娓娓道来的电视叙事中构建起一种抚今追昔的文化认同,引发受众思考:我们的历史从哪里走来,我们的家国何以铸建,我们的精神拿什么培育,我们的未来需要何种眼界与胸怀。

节目可贵之处在于“探索”之定位,如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所言,“探索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历史维度上探索古代文明与艺术之源,二是从传播层面上探索如何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将文物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让文物活起来,指在历史准确和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让文物暖起来秀出来。

创作于1931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唱响,他们在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誓死守护文脉不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腐”之秘诀;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扎根祖国西北半个多世纪,用唐风汉韵的建筑风格,打造出一个古风今韵并存的西安,向世界呈上一张独一无二的“中国名片”……文物铭记过去的历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节目让文物从抽象的历史符号转化为具象表达和人物故事,释放出使人心头一暖的人文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真挚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进一步发现文物本身蕴藉的一脉相承的中国智慧——虎符中承载的信息安全智慧对当今密码学的指导作用,制作云纹铜禁的失蜡法工艺原理对当今国内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造的启发作用……

为受众“翻译”文物之美,秀出文物别样风采,则需进一步创新电视的表达语态。节目不仅采用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喜剧片、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混搭”模式,在视觉呈现上也独具匠心。

为解决国宝“真身”无法亮相的遗憾,节目组将所有舞台主视觉都设置在一块长43米、高7米的巨型LED环幕上。在国宝前世传奇的表演环节中,9根透明冰柱前后、上下变换位置,利用华丽纷繁的台型变幻构建出多维立体的舞台空间,将话剧舞台质感嵌入到综艺节目中。

面临全社会愈发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观众更希望在电视荧屏找到文化根脉与精神的时代表达。透过《国家宝藏》,我们看到文物美、历史美、精神美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引发观众感慨“美哉”的,不仅是历史情怀,更是共通的中华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密码。人们封存的文化记忆跨越时代、年龄、职业和生活背景,产生新时代的共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传承创新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IP”,期待着更多更精准、更生动、更具时代性的解读和诠释。因为人永远都在历史与现实的象限内求索自己的定位,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正是炎黄子孙内心永远立定的坐标。

王瑨

新闻推荐

4条公交摆渡线方便市民看灯展

本报讯(王晨记者赵丽莉)2月15日至3月10日,西安市公交五公司开通4条接驳曲江大唐不夜城的公交摆渡线,方便市民体验灯会乐趣。四条摆渡线:摆渡一号线大唐不夜城发车点在钟研所,小寨发车点在小寨十字东南...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