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 加速补齐短板 推进大西安发展
2017年11月7日,“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资料图片)
记者王健 翟小雪 摄
从如何进一步凝练“新西安精神”到优化营商环境,从文化产业发展到军民融合,在昨日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十一位政协委员围绕促进大西安国际化进程、补齐发展短板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把阎良航空城打造成
军民融合“率先试验示范区”
阎良区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区内已初步构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集飞机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育培训、旅游体验、交流会展等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具有发展军民融合的独特优势。王效梅委员代表市民革建议,把阎良航空城着力打造成为西安市军民融合“率先试验示范区”。
建议设立“率先试验示范区”,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健全“率先试验示范区”管理体系。同时扩大开放,形成试点案例。配套解决“资质取证”,由专业人士指导和协调,积极探讨打破部门多头管理问题,实现“四证合一”,优化在取证过程中与实际业务流程不匹配的问题。设计配套政策。此外,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引入国际先进制造技术。
推动大西安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俞向前委员在代表市民盟发言时表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推进西安城市形象、经济、服务的国际化建设,更有助于打造西安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时尚旅游之都。
建议强化融合发展意识。坚持规划引领,做好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树立大旅游、大联合、大市场观念。坚持旅游与城市一体化发展思路,利用好“山水人文”四大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品牌项目。在政策支持方面,建议尽快出台“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整体设计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参与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并做好“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企业的语言服务工作以及文化旅游企业的法律保障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壮大
好的营商环境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企业少求人,政府会服务”,需要的是政府主导与社会联动。霍炳男委员代表市民建发言时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壮大。结合市情,并参照世界银行衡量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各主要环节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他建议建立政府失信行为问责机制;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建立行政效能革命监测机制。树立法制观念,建立遵法为先机制;建立招商成果分享机制;建立投资审批体制改革及建设环境保障机制;建立企业配套设施与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中小企业帮扶与融资服务机制;建立税费合理调节机制。选择参照系,找准坐标系,提高站位,做好定位,由当前的国内赶超向国际引领转变。
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保证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
上学难、上好学更难,是近年来西安最为热点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九难”问题之一。刘洁委员代表市民进在发言时建议,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法定责任,破解义务教育上学难题。
上学难究竟难在何处?刘洁委员认为一是城区学位不足;二是对公办学校教学质量不满意,“有学不上”;三是民办学校收费太贵,“上不起学”。建议依法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规划布局落实到位,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转变公办教育发展模式,扩大公办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办好家门口学校。进一步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借鉴民办学校灵活的用人制度,积极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公办主导、就近入学原则,依法规范招生政策,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规模,建立透明公开的招生和社会监督机制,杜绝教育腐败和违规招生。
建设“西安文化特区”
创建传统文化先行先试区
中国看西安,西安最中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世界历史名城。曹燕萍委员代表市农工在发言时建议,建设“西安文化特区”,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行先试区。
建议文化特区要在“人、财、物”的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特定的“西安方案”的探索,走出一条特有的“西安路径”。实现文化资源跨区域整合,全域化规划,属地化管理,通过资源重组、品牌策划和特色包装,聚集优势、集中发力,彰显“西安最中国”城市形象。此外,优化空间布局,凝练区域文化资源特色,形成板块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创新发展,创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新型文化业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打造丝路文化新高地和世界文化之都。举办“西安年,最中国”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周秦汉唐节庆文化、礼乐文化和民俗文化,以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凝聚力的节庆文化盛宴吸引世人的眼球,诠释中华文化精髓。
讲好西安故事
重塑“新西安精神”
市政协委员来克代表致公党西安市委员会发言时指出,重塑“新西安精神”,是西安历史发展的传承、展现城市责任与担当、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需要。应从理念上、实际行动上,在全社会掀起重塑“新西安精神”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三项革命”实施,让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西安聚集,以包容性的多种文化在西安扎根,成就新西安的辉煌。他建议,以规划建设西安“真”生态城市和城市坐标系为两大突破口。一是在全市各建设领域用“生态化”的逻辑来规划西安建设发展的格局;二是以建设西安坐标系为标杆的城市个性识别系统。同时,要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全球化思维,丰富“新西安精神”。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讲好“西安故事”;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涉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做优做强西安市文化产业
市政协委员赵生龙代表九三学社西安市委员会发言,他认为,做优做强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将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流行展示相结合、将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着重突出历史文化深度、战略定位高度和改革创新力度。他建议突出以大遗址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展示,将遗址本体定位为市民公园,以遗址为核心形成周、秦、汉、唐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产业集群;推进历史文物活态利用的产业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讲西安故事”活动,发动民间力量参与文物活态利用展示工程;打造以工业遗存为依托的创新设计产业,打造“一带一路”设计之都;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开发,策划建设西安非遗特色小镇群落,大力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及其产业。同时,建议做优做强西安演艺产业,创新文化企业体制机制,加大文创人才培养力度。
促进军民对接
推进“民参军”深度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西安市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市政协委员吕浩平代表市工商联发言时提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方式,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做优军民融合服务保障,走出西安特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城市。他建议,要促进军民主动对接,推进“民参军”深度发展。西安市具有军工集群优势,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军工集团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云集西安,应当充分利用军工集群优势,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推进大西安国际化进程
首先应全力打造“文化之都”
“西安国际化进程已进入黄金机遇期、关键期和发力期。”市政协委员姜亚军表示,作为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要扬长避短,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城市发展战略。他认为,推进大西安国际化进程首先应全力打造“文化之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西安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化因素在任何时候都将是西安提升地区和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引擎。我们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不是所有短板都能补齐,或者同时补齐。他建议依托国内外权威机构对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行评估性跟踪和前瞻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构建新型智能城市
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市政协委员梁倩发言的主题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围绕五新战略,倡议通过“西安智造”构建西安新工业体系产业链生态,“智能为体,一体六面”,加速补齐十大短板。她认为,五新战略是补齐十大短板的战略指引,是“西安智造”新工业体系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的历史性战略机遇,建议以“一体六面”作为西安智造基础框架,打造新工业体系产业链生态。其中,构建新型智能城市是补齐十大短板的“牛鼻子”,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即“一体”。她建议用牵“西安智造”这个牛鼻子,有节奏、有计划地推进西安新工业体系升级,并通过工业体系升级完成十大短板补全,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六面”是指智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升级、智能城市安全网络系统、智能零售物流网络系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升级、智能双创主题空间规划、智能教育的产学研结合。
打造“软环境”
发展“硬科技”
“西安是‘硬科技\’概念的诞生地,发展硬科技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市政协委员梅强在发言中说,发展并做强西安硬科技品牌,将为西安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科技强市和制造业强市做出新贡献。他建议,打造宽松的创新创业软环境,从多个维度为创新创业培育优质土壤,提供服务保障;人才是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关键因素,要打造优惠的人才引进软环境。同时建议打造完善多元的金融服务软环境,打造简洁高效的行政服务软环境,支持“硬科技武工队”做实、做优、做强。所谓“硬科技武工队”,主要指聚集在各民主党派、商会及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团体中的“硬科技”资源,建议市级相关主管部门深入挖掘“武工队”资源,支持鼓励这些分散的资源进行聚合进而形成优势,助力助推“硬科技之都”建设。
记者张佳宋洁关颖
新闻推荐
2月3日,“非遗文化集市”在曲江书城举行,汇集了西安市一些独具特色的个人手作和非遗项目,其中一种中西合璧的“现代泥人”别具一格,囊括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等名著里的人物,吸引了许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