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筹资金 临潼王湾村第一眼灌溉井出水了
■记者肖持纲通讯员王三合
“今年哪儿也不去,就伺候好这些苗木,有了新打的灌溉井,家门口也能挣到不少的钱。”1月22日,临潼区穆寨街道王湾村贫困户郑忠龙对记者说。
郑忠龙所说的灌溉井来头可不小,这是王湾村有史以来打出的第一眼灌溉井。据王湾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牛大骏介绍,穆寨街道王湾村地处山区,一直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由于地薄熟土浅,又没有灌溉井,浇地得看“老天爷”脸色。种地不挣钱,村里六百多口人一半常年外出打工,撂荒的地越来越多,村子也越来越穷,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去年5月,扶贫工作队进驻王湾村,在做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后,发现产业不对路和水源缺乏是群众增收难的根本原因。工作队先帮村民进行了产业调整,引导、鼓励村民种植耐旱、管理简单的作物——花椒、药材。后期又多方沟通,联系园林绿化企业,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农户200亩土地,建成了王湾村苗木花卉基地,种上了更适合山区土地的白皮松、大叶女贞、雪松、桂花等经济观赏苗木。
再耐旱的苗木花卉也需要及时灌溉,为了保障苗木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打灌溉井的事,又一次被正式提上了日程。王湾村历史上只有一口生活水井,井浅水少,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尚且勉强,更不要说用来灌溉了。可在山里打一口灌溉井谈何容易,山区打井本就较平原地区难度大、成本高,况且又在常年缺水的山区打井,水能不能出,钱从哪筹,都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工作队请来了专业的地下水勘测团队,又经过各方沟通筹来了资金,2017年12月11日,灌溉井正式开钻。原本计划15天的工期,结果打了近40天。据参与打井的师傅说,这井确实难打,不仅地层结构硬,水位还低,计划350米出水量达标,结果直到410米才达标。
灌溉井每小时出水量达15立方米,达到出水要求,解决了苗木花卉基地灌溉难题,也为王湾村产业脱贫打下了基础。“这下不仅花卉基地有保障了,周边庄稼也能沾上光。”村民张文勋老人笑着说。
“有了这口灌溉井,花卉基地项目就能正常运转,给贫困户和村民带来收益了。”驻村工作队队长许胜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流转土地给农户带来一笔收入,入股的村民还有分红。今年基地完全建成后,还将为贫困户提供养护员、灌溉员、巡查员等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就业不出村,在家就有收入。”
新闻推荐
高举“特色小镇”的旗号,以“城市运营商”的姿态大肆拿地建设,结果却状况百出;刚落地却找不到立足的土地,先用“特色小镇”来“声东击西”……自国家提倡创建特色小镇的两年多以来,陕西在建和计划申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