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期望年轻学生为西部建设作出贡献 ——访西安交大李怀祖教授

西安日报 2018-01-23 04:43 大字

李怀祖教授(西安交大供图)

■记者任娜实习生薛珂

“热血青春无悔,响应党的号召,响应时代的召唤”。1956年,4400多名交通大学的师生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列车前往西安,拉开了建校、兴校和奉献报国、为西部奉献的壮丽篇章。今年已84岁,迁校时在机械制造专业生产组织教研室工作的西安交大老教授李怀祖,作为交大西迁故事中的参与者之一,他见证了西安交大的成长和发展,他说“西迁精神”的重新提及将对西安交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产生巨大的影响。

西迁中的“交大速度”

头年决定西迁第二年秋开学

“1955年决定西迁,1956年秋天交大就已经上课了,这个速度非常高。当年到西安来,年轻教师都积极响应,没有因为迁校而推迟一天开学,没有因为迁校而少开一门课程,也没有因为迁校而耽误原定的教学计划和实验项目。”回忆西迁当时的情景,李怀祖教授说,最难得的是一些中年教师,他们中很多人是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在上海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是几乎全部过来了。李怀祖回忆说,他当时所在的机械系老师,除了个别年老体弱的以外全都过来了。这批教师的西迁,对西安交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光是自己人过来,还带来了一批设备,更重要的是把交大的传统和精神带了过来,这批教师都成为西安交大的骨干。“当年一些教材是统编教材,西安交大教师有不少人是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主任或者是副主任,有20人左右,正因为这些人的学术地位、治学精神,促使和带动交大在教学科研方面在全国都得到认可,而且踏实的教风学风一直延续到现在。”李怀祖说,他带的研究生里面就有好几个现在事业都做得非常好,“比如说周鸿祎,当年读书时艰苦奋斗,在研发上坚持不懈,计算机防毒软件开发在当时还是非常新颖的事情,但他坚持做出成绩,这就是交大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门槛高、要求严、基础厚、重实践。”

育人心得

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那时候,冬天零下十几度没有暖气,夏天很热也没有空调,学生8个人一个房间,上下铺,条件非常艰苦。学生们下课回来排队打饭,上百人排一个长队,一人拿着两个碗和一双筷子。但是每天早晨8点准时上课,没有一个人迟到,学生很踏实,学风非常好。”李怀祖回忆说。

谈起教学的心得,李怀祖说,对老师来说尽量发掘学生的特长、优势、才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周鸿祎,他对计算机防毒软件很感兴趣,提出要创造一些计算机的新产品。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与交大鼓励师生有想法,并支持他们尽量将创意变成现实的环境与氛围密不可分。”

李怀祖告诉记者,他在交大工作了一辈子,对交大的发展非常关心。“‘西迁精神\’鼓励大家为发展西部、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对我们‘交大西迁人\’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同时对现在的年轻大学生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更是一种期望,期望他们扎根西部、服务西部,为西部建设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西安航空基地构筑良性产业生态 政策红利成为军民融合 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樊华通讯员康院青“作为‘鲲龙\’AG600的供应商,当我受邀在现场看到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顺利飞上蓝天时,忍不住流泪了……”回忆起AG600首飞的场景,西安卓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