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内科教授龚均 每月一封家信讲述援外故事
“那时,通讯条件差。苏丹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电视机,更别提手机了。”昨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内科教授龚均回忆道,1983年-1985年,作为陕西省第15批援苏丹医疗队员,他奔赴非洲。
龚均说,出国前就知道苏丹的通讯条件特别差,只能通过写信和家里人联系,因此他们出发之前都买了一沓邮票。
“我们当时和家里人沟通主要是靠一月一封的家信。”龚均称,他们的回信都会告诉家里人,自己在苏丹的生活状况,但为了避免担忧,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
起初,他和部分医疗队员被分在苏丹南部的朱巴支援医疗工作。第二年,来到距苏丹首都喀土穆200多公里的阿布欧舍,继续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苏丹的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什么设施,看病基本靠经验。”龚均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对苏丹进行医疗援助,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
业余时间,他会看书,也会利用收录机学习。龚均指着一张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收录机听英语的照片说,当时国家给他们每两个人配一个收录机,主要是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好多磁带都是他们出国前准备好的,大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自己的磁带听完后借别人的磁带来听,一起分享。他当时买了30盒磁带。
记者在一张照片上看到,15个人坐在椅子上,眼睛都盯着一个方向。原来是医疗队队员一起观看大使馆送来的录像带,大概三个月左右送一次,都是正能量的好电影,这就是大家的业余生活。
“队员之间也相互鼓励、相互了解,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龚均说,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是随着工作上的交流,生活中的资源共享,队员之间的感情特别好。
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王子语 单熙文
大爱无疆 援外医疗
新闻推荐
黎青作杨宝德,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2017年12月25日在灞河溺亡。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其女友在网上发表了题为《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