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您的故事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郑晓静杨宗凯看望梁昌洪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02 15:19 大字

“您的故事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校长杨宗凯看望“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

“这是我自己榨的哦!”握着盛满鲜橙汁玻璃杯的这双手,两周前因为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的一篇报道,着实“火”了一把。这位满面笑容,对待生活始终精心而乐观的74岁老教授,对待教学更是几十年如一日般倾注了满腔心血,他令人叫绝的板书堪称精致、经典、惊艳,备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子的喜爱。

12月28日上午8时30分,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和校长杨宗凯带着鲜花,一同来到家中看望了西电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微波和电磁领域知名学者梁昌洪教授。

为人师者的担当、对待生活的感恩、再续西电的辉煌……随着话题流淌,围坐桌前的三人客厅,正像这杯中的“橙色”,温暖、活跃,气氛浓烈。

“惊艳西电”的笔迹

“教育是一门艺术。”上个月在图书馆“学在西电——讲述西电人的笔迹故事”展上一睹了梁昌洪教授精美手稿的杨宗凯说,“您的笔迹、您的板书,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了这种艺术。”

《七旬教授手写板书带漫画插图 课堂座无虚席》——央视新闻12月14日这条图文并茂的推文,让更多人体验到了身为西电学生的一种“幸福”。

照片中满头华发的梁昌洪教授身后4块硕大的活动黑板,被各种色彩的娟秀粉笔字,以一种令人十分愉悦的视觉表达方式,填充得满满当当——公式、图形、中文、英文,甚或牛顿和爱因斯坦惟妙惟肖的画像,宛若彩色音符,跳跃在黑板上,涌进学生心间。“喜欢,绝不逃课”“为坚持板书的老教师点赞”……评论区留下众多网友的温馨话语。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视点、省教育厅等官方微博都转载了,央视新闻官博的报道被阅读3千多万次,收到了17万网友点赞,真不简单!”郑晓静微笑道,“以您为代表的学术大家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教学就怕认真二字,教师为一堂课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在学生的成长上看到多少回报。”梁昌洪教授说,“我从小喜欢绘画,没想到无心练就的童子功竟能在教学中派上用场。”

“当老师要有“三字一话”的基本功,我看还要加上一个“画”,复杂的道理有时能够化繁为简通过一幅画来呈现。”杨宗凯说,“像您这样的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精彩课堂一定要保存下来,让更多学子能够共享这样的优质课程资源。如果先生精力允许,我们可以将您的慕课做起来,打造成学校的品牌!”

“这个我一定支持。”梁昌洪教授爽快地答应下来,“2018年的“新课程”,就是我的“新征程”!”

“感动西电”的故事

客厅墙上挂着不少梁昌洪教授夫妇的合影,照片中的二人肩并着肩,笑容灿烂。

“梁教授不但深受学生爱戴,他和爱人张月兰老师的故事,更时时温暖着西电人的心。”郑晓静向杨宗凯讲起了西电校园里“最浪漫的事”,“梁教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以人格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温情,传递出了巨大的育人能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十多年前,梁昌洪教授的妻子张月兰女士因病导致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自那以后,无论是在教室、实验室,还是报告会现场、校园里的道路旁,总能看到两个人手挽着手、相伴相依的身影。年复一年悉心的照料,日复一日真挚的呵护,这对身影,成为了西电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对学生而言,您的故事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杨宗凯感慨道。

“学校即将召开党代会,党代会的报告还在征求意见中。”郑晓静与杨宗凯向梁昌洪教授介绍了学校最近的重点工作,并希望他对学校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现在学校发展得很好,常常能听到关于西电的“好消息”,我们这些老西电人都感到很欣慰。”梁昌洪话语恳切,“面对新形势,我们的领导班子更要发挥好作用,把学校优良的风气和鲜明的特点都烘上去,感染人、凝聚人,大家都期待着一个更好的西电!”

除了教书育人,毕生重视著书立说的梁昌洪教授已出版科学专著、经典教材、科普读物和科学精神探索著作近20本。临行前,他还为校领导赠送了自己的专著。

“今天收获太大了,到您这儿又是讨教,又是收书,还给您“布置”了项开讲慕课的“任务”!”郑晓静和杨宗凯最后表示,“祝您和家人新年愉快!希望您保重身体,快乐生活,继续“感动西电”,继续为西电学子讲授“开了挂”的七彩课堂!” 

(记者:吴华 责任编辑:田敬权)

新闻推荐

先剖宫救其子再帮其拆除“不定时炸弹” 西安医生连续实施两台手术挽救母子生命

本报讯(记者王燕)40岁高龄高危孕妇血压飙升,突发胸腹部剧痛,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随时可能血管破裂。而此时她腹中胎儿的胎心活动异常,却无法正常分娩,同样处于生死一线。记者日前从西京医院获悉,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