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 “我是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叶”

三秦都市报 2017-12-22 02:26 大字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陶文铨院士头上的荣耀光环还有很多。他多年研究先进的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传热与流动计算中的多尺度模拟;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微尺度流动与传热问题及微流控技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热物理问题。

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常青叶

1957年,交通大学主体全部迁往西安。此时从绍兴稽山中学读完高中的陶文铨对西安充满未知,凭着对交通大学的满腔心仪,报考了动力工程系锅炉专业,从此扎根西北。“交大西迁,扎根黄土仍然枝繁叶茂,我便是这棵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叶。”陶文铨说。

1979年8月的一个下午,学校图书馆里一本英文版的《计算方法》在陶文铨面前开启了数值计算的大门。他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写下了受用终生的两本自学笔记,从此开始了计算传热学的漫漫求索路。

1980年,41岁的陶文铨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回国后他一直从事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这两分支领域的研究。陶文铨根据国际上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动向及时提出了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的新课题,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经过努力,使我国在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方面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前沿。

2003年,在挪威召开的第三届计算传热学先进数值方法大会上,陶教授代表自己的团队在大会上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赏。这篇特邀报告被推荐在美国出版的国际热科学杂志上全文发表。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4年,陶文铨教授领导的“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提出了7项创新性成果,涵盖了计算传热学的主要方面,促进和推动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他编著的《数值传热学》教材两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全国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本专著之一。2007年陶文铨创建了亚洲计算传热学会议,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系列性的国际会议。

做教师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

1966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陶文铨站上了本科生讲台,这一站就从黑发站到了白发。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物理研究院、重庆大学、山东建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冶金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所有这样一些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与科技工作者,在他们求学和做研究的过程中都受到过陶院士的指导和帮助,陶院士说:“我是一名老师,只要是好学的学生我就要尽我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他们。”

1983年,他根据在美国进修时的体会,把热工实验室建成了西安交大第一个对研究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西安交大本科生的“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硕士生的“数值传热学”和博士生的“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都是由陶文铨教授创设开办的,教材也是由他带着团队成员编著的。

陶文铨所创建的西安交大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团队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他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他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有关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许多已经成为校、系领导或者学术带头人。

陶文铨的学生还发起捐赠设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奖励母校能源动力学科优秀教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饮水思源,这正是陶文铨乐意看到的。

“勤奋、进取、求实、融洽”这是陶文铨做人的原则。当记者最后问到,这么多年他是怎么兼顾了教学与科研的时候,他笑着告诉我们:“白天做好教师,夜晚做好科技工作者。”

本报记者王嘉 通讯员程洪莉 仉天聪

聚焦两院院士

新闻推荐

我编副刊的那一段经历

编副刊,行道里高大上的说法是:没有文学功底,是编不好副刊的。但是从新闻行业的角度衡量,又决定了这个角色与摄影和美编一样,只能处在新闻单位从属的位置。但我是知足的,1989年10月之前我在一局文工团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