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学雕刻 印纽上创作作品
20多年前,闫利民去了趟杭州。在西泠印社,他被一枚枚印章上的印纽迷住了。“这印纽是手工刻的?”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等到闫利民真正接触到雕刻时,已是10年后的事了。从部队复员的他,回到西安灞桥区石家道村,当起了农民。他的岳父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擅长书法。受岳父启发,他开始自学书法和雕刻,尤其是印纽雕刻。
闫利民从瓜果、人物入手雕刻,学习邓散木的《篆刻学》,并坚持每天练字,笔耕不辍。
“制作印纽不仅要懂得美术、书法、篆刻等多门技艺,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它们融为一体。”闫利民说,刻纽之前,先用刀雕成一个大轮廓,然后层层刻凿,何处留着,何处去掉,都得事先审慎安排,所以,印纽雕刻不仅要有中国绘画笔墨基本功,还讲究构图、层次、刀工、线条、抛光技艺。
多年的练习,闫利民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他开始以传统文化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要在一方小小的印纽上,讲出大故事”。
十多年里,闫利民创作出了300多件作品,几乎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典故或者一段故事:观棋烂柯、达摩鉴币、钟馗醉酒、陈抟高卧、灵蛇献瑞等等。
2012年,闫利民成功申报了灞桥区印纽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既是对他自学多年的肯定,也是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孙忱梁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9月初,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10月底,国内最后两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关停。但记者调查发现,这场充满风险的游戏并未就此...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