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华商观察 “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今开幕 华商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 打造“硬科技之都” 西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华商报 2017-11-07 05:22 大字
米磊

徐德民

卢山冰

为期两天,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发展西安”为主题的“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今日开幕。作为“硬科技”概念的首创城市,十月下旬以来,西安在全球掀起一股“硬科技”旋风,让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再一次置身全世界的聚光灯下。

什么是硬科技?硬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大会召开前夕,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西安“十条措施”支持硬科技产业

投资200亿建西安科学园

11月6日,西安市政府网站发布《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投资200亿元建设西安科学园,从落户、住房、就业以及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面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百万大学生留在西安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对新建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十条措施包括:推进西安科学园建设、建设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促进硬科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强化硬科技“八路军”产业招商、大力推进众创载体建设、打造全球硬科技人才高地、设立1000亿元西安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科技大市场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

“推进西安科学园建设”包括:建立西安市政府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机制,总投资200亿元,建设10平方公里左右的西安科学园,加快“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时间和空间研究院、光电子信息先导技术研究院、半导体先导技术创新中心、地球环境科学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建设校地合作重大创新平台”包括:推动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部电子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柔性电子研究院、丝绸之路创新设计研究院、中国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研究院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在西安布局。

“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包括:对新建的各级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建的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按照交易量给予总投资额30%、最高1000万元奖励。

“促进硬科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包括:对获得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

“强化硬科技“八路军”产业招商”包括:紧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策划全产业链项目及招商活动。

“大力推进众创载体建设”包括:对新认定的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对列入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对新成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根据投资规模、产业特色、企业集群数量、区域就业人数等情况,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重点支持。

对在西安创业各类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配套奖补

此外,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和陕西省“百人计划”,实施以“5531”计划和城市合伙人为核心的“西安丝路英才计划”。从落户、住房、就业以及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面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百万大学生留在西安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建设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在西安创新创业。对在西安创办企业或开展成果产业化活动的各类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配套奖补;对用人单位及中介机构每引进落户一名各类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其年营业收入实际,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支持硬科技产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投机构或天使投资人,发起设立硬科技产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对创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硬科技企业,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并给予10%—30%的投资损失风险补偿。华商报记者 雷婧

“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米磊:

高铁化妆品无人机都是硬科技

硬科技是什么?生活中的硬科技什么样?解铃还需系铃人。

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

硬科技难以被模仿

是未来在全球领跑的核心科技

华商报:你能否介绍下什么样的科技是硬科技?

米磊:硬科技是以航空航天、光子芯片、新材料、基因技术、脑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具有高门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用一句话来说,未来在全球领跑的核心科技就是硬科技。硬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标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华商报:“硬”在中国人语境里有特殊的含义,比如硬菜、硬汉、硬通货等说法。硬科技概念是否体现出中国式思维?

米磊:科技无国界,硬科技的概念是西安首创,体现了中国思维,它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硬”在中文语义中不单指坚固,更是能力强,质量强,刚强有力的表述,“硬”代表着核心,越内核的东西越硬。硬科技的表述除了可以作为科技程度划分,更表示了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实质。硬科技的门槛非常高,形象的说法是“硬门槛”,别人很难模仿。硬科技的“硬”还承载着一种工匠精神和理念。

华商报:硬科技和高新科技、黑科技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米磊:科学技术好比一座金字塔。最尖端的是科幻,往下依次是黑科技、硬科技、高科技,最底部是科技。简单来说,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精尖的技术。在科技金字塔中,硬科技承上启下,起到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以通信领域为例,基础的通信设施及通信管理技术属于科技层面,如电话、电报网络等;光纤通信,光通信器件的大量使用则属于高科技;量子通信则属于硬科技领域;而量子计算则属于黑科技领域;至于量子叠加瞬间移物,就属于科幻范畴了。

华商报:你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什么时候有了这个想法?

米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世界经济形势就已开始转变,中国正在由原来的“人口红利”转向“技术创新红利”时代。当时我感觉到,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提升效率为主的互联网模式创新必然要经历巅峰到衰退的发展。时至今日,互联网模式创新已经进入后半程,效率提升遭遇瓶颈,提升空间已很有限,从PC端到移动端,互联网创业的最佳时代已然逝去。在此背景下,我2010年提出“硬科技”的概念。这在科技领域是创新性的提法,是中国的100%原创理念。未来30年,科技创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将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硬科技让生活既贴心又便捷

将在3到5年内改变你我的生活

华商报:生活中的硬科技,你能否给读者科普一下?

米磊:其实硬科技应用在生活中很常见,让生活既贴心又便捷。比如,你玩手机时,智能手机的芯片就是硬科技产品;市民出行乘坐的高铁,也是硬科技;女孩子用的化妆品,是从植物里萃取精华制造的,也是硬科技;用于航拍的无人机都是硬科技产品……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光子芯片、脑科学为代表的最前沿的科研和技术,这种就是现在备受关注的硬科技。更多的硬科技,将在3到5年内改变你我的生活。

华商报:你能否讲讲贴近市民生活的硬科技研发故事?

米磊:那就说说“打针神器”吧。生活中,生病的婴幼儿要打针治疗时,因为血管细不好找,护士只能凭经验判断,针一扎孩子就会大哭尖叫,一旦扎错地方还要重扎,孩子会哭得更厉害。在这种情况下,中科微光的“打针神器”就应运而生,它的原理就是利用红外成像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解决婴幼儿打针难的问题。目前,该产品已出口十多个国家。

华商报:市民可以在哪里直观的感受硬科技?

米磊:出行坐飞机时,市民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硬科技体验馆”,就可以近距离感受硬科技。比如会唱歌、跳舞、讲故事、能和人类沟通的机器人小曼,由中科创星孵化的“打针神器”、“空气净化器”、“海下望远镜”、“体感飞鸟”等多达50余种“海陆空”硬科技产品都在那里展示。

华商报:你能否讲下硬科技的国际发展趋势?

米磊:全球两个知名的投资大佬,一个是巴菲特,号称从来不投硬科技,前两年开始从IBM开始投了英特尔,然后去年花了300亿美元投了一个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公司。另一个是孙正义,他在去年为了投硬科技卖掉了1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的股票,花了310亿美元去收购ARM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设计商,在未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极具技术优势。

著名水下航行器专家徐德民院士:

硬科技必须要有原创性

对“硬科技”概念,国内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怎么看?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著名水下航行器专家徐德民院士。

华商报:您怎么看硬科技?

徐德民:硬科技属于前沿学科领域,必须要有原创性,这就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支撑。西安发展硬科技,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可以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硬科技应该有明确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只有这样,相关研究成果才能够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需求,才会对西安建设现代化体系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

华商报:您所研究的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是否属于硬科技?

徐德民:无人系统就属于硬科技范畴。硬科技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无人系统高度契合,无人系统的全面发展必然需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多项领先的硬科技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两年,国内外各领域、各种类型的无人系统快速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潜航器、智能机器人等各类无人系统正在大量涌现。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特征是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这一根本要求的牵引下,具有机械化、信息化的无人系统再加上智能化,孕育出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无人系统,就是智能无人系统,它将掀起一场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

华商报:硬科技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徐德民:以智能无人系统为例,在某些领域已表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比如,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辛辛那提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战斗机驾驶系统ALPHA在模拟空战中战胜了人类飞行员。这些事例说明智能无人系统不仅在国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改变武器体系与战争模式,而且在诸多民用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必将影响人类工作与生活方式。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

西安未来以硬科技为发展重要抓手

西安的硬科技实力如何?硬科技将对西安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

华商报:西安是否具备打造“硬科技之都”的条件?

卢山冰: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定位非常好,与科技资源富集的实力相吻合,但尚需时日。

从世界科技转移的历史来看,西安已占天时之利。从16世纪到现在,世界科技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再到法国,到德国,1920年以后再从德国向美国转移。规律是平均80年到100年,全球就发生一次科技转移,希望我们国家和西安能抓住这次机遇。

地利条件西安基础较好。比如,西安的科教优势得益于“一五”期间国家的布局,科研院所和工业门类齐全。西安的交通优势也为科技扩散提供了便捷路径。这种地利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

在人和方面,在王永康书记的大力推动下,西安出台各类政策延揽人才,汇聚英才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从历史规律来看,中国已经做好接受全球科技转移的接力棒。

华商报:“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给西安带来哪些机遇?

卢山冰:首先,“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释放了西安未来以硬科技为发展重要抓手的信号,凝聚共识。

其次,利用硬科技概念搭建平台,充分激活西安本地科教资源的活力,同时吸引海内外各领域的科学家、科技项目和资金对西安的关注。

第三,在硬科技领域发挥龙头地位,抢占话语权,为构筑硬科技新高地打下基础,释放一种新动能。华商报记者 陈春平

新闻推荐

一份“不准离婚”的判决书

刚满3岁的晶晶,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本是天真无邪的年龄,她却要过早体会人情冷暖。前不久,她的父母在未央区法院打官司闹离婚,而年幼的晶晶却成了这场离婚诉讼中的“累赘”,被父母推来推去,没有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