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盲目减负”的前车之鉴 ——日本挥手诀别“宽松教育”的思考

铜川日报 2017-10-20 08:03 大字

7月19日《光明日报》“国际教科文”刊发了《日本挥手诀别“宽松教育”》一文,文中谈到:“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前不久在谈到将于2020年度之后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时,明确表示日本将和施行已久的“宽松教育”政策诀别,但承诺不会削减学习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全文从“宽松教育”是什么、“宽松教育”酿成四大“苦果”和“宽松教育”给我们的警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报道。

“宽松教育”是什么?其实不用赘述,它就是我国当前自上而下所提倡的减负,我在这里重新转载一下“宽松教育”酿成的四大“苦果”。

首先,公立学校渐弱,私立学校大行其道。由于“宽松教育”政策只对公立教育机构起到约束作用,但学生的升学需求和竞争态势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私营办学机构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原本占据优势教育资源的公立中学只能提供宽松的“托底”教育,导致那些志愿上一流大学的中学生纷纷投入私立中学。紧随其后的便是,公立中学的优质师资也不断流失。要考上好大学,不仅要上私立学校,课外补习学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几乎成为日本家庭的一种常识。根据文部省官方调查显示,日本中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从1976年的38.0%上升到1993年的59.5%。小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也从12.0%到23.6%。据记者了解,几十年来,日本课外补习产业蓬勃发展,经过一番市场竞争兼并,构成了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格局,由四家机构把持补习产业。由于人们趋之若鹜,“四大塾”各自设置了不低的入学考试门槛,且不说高昂的学费,许多家长发现,如果在家中不做充分的预习准备,连较好的补习学校都进不去。

其次,“宽松教育”政策给中产家庭带来了倍增的教育负担。“宽松教育”政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教育供给,中产家庭若在子女教育上要求上进,付出是巨大的。日本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为私营教育机构作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据统计,在日本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和补习教育支出从1970年前后开始逐年攀升,1976年开始实施的“宽松教育”政策完全没有影响到这个上升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升学率却一路下滑至1970年后的最低谷。

再次,教育标准的降低,造就了日本的“宽松一代”。“宽松教育”政策整体上降低了必修的教育标准,看似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其实这个年龄的学生既不充分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会需求,甚至不了解竞争游戏规则。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既超出了学生的能力,也超出了多数家长的见识水平。除非精通教育和社会规则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多数家长在为孩子做学业选择时手足无措,心态焦虑。私营培训机构的营销诱惑、家长间的模仿与攀比等心态都造成超量教育、过度补习,结果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适得其反。生活在“宽松教育”期间的“宽松一代”们,童年生活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不景气和不安定的社会状态之中度过的,在行将踏入社会时又碰上次贷危机引发的就业“冰河期”,踏入社会后,他们又必须面对不稳定的雇佣状态和日本20岁至29岁年轻人平均收入年年下降的“穷忙”现实,最终被社会打上了脑袋空空、目中无人、胸无大志等标签。

最后,“宽松教育”带来日本国民学力下跌。在四年一次的国际PISA标准化测试中,1999年,日本的数学应用和科学素养位列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5国第一,阅读理解位列第八。到了2003年,数学跌了5位,阅读理解跌了7位。2007年,科学第六、数学第十,阅读理解已沦为垫底的第十五位。近年日本国内调查显示,小学生4人中便有1人弄不清“平均”的含义,更有玩笑说一个小孩拿5000日元出门买东西,回来都不会计算应该找回多少钱。“大学生数学基本调查”结果也非常不乐观。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当前的教育,公立学校在大谈素质教育,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不作为或者胡作为,私立学校异军突起。今年高考成绩公布,西安五大名校几乎囊括了前一百名,令其他公立学校望尘莫及,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开了一家又一家,而且大多数都很火爆,谁为这部分开支埋单?当然是家长。这种情况是不是和日本在实行“宽松教育”时期的情况十分相似。

“宽松教育”下的孩子素质真的就提高了吗?去许多高校看一看,许多孩子从一上大学就没精神,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的现象比比皆是。凡是求知,都必须下一番功夫,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是连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古代私塾教学,一本书一把戒尺,没有合作,也没有探究,不也造就了无数文坛巨匠、政坛精英吗?不也创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与灿烂吗?当然也有人列举古代落第秀才却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但不要忘记他们的基础教育也是私塾教育。谁都知道创造能力很重要,但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积累,基础知识的强化,创造力会从天而降吗?

减负我当然也赞成,那么,问题来了,教育部减负了,如果家长真的就撒手不管,除了少量天赋极高的,对于绝大部分孩子,不是什么好事。前段时间培训,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就目前的情况,一个普通孩子想考上北大清华一类的学校比率是万分之一二,要考上陕师大一类的学校比率是千分之三。我也看了一下今年陕西省的录取情况,关注录取学校位次发现竞争比想象的还要激烈。

虽然政府和学校减负了,但是对我们家长而言,要想让孩子将来上一个好的学校,绝对不能放松,我们要利用暑假加强课外阅读,进一步夯实学习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多陪孩子,培养情商,一方面,还要针对孩子特点,发展特长,补足短处。别再拿邻居家的孩子说事,别再以要让孩子快乐为借口而放纵孩子,快乐教育绝对不是完全无限制地任其随意发展。因为在学校待了近二十年,我十分清楚怎样的孩子才真正快乐。

“宽松教育”是指获得知识的途径,当我们的孩子在宽松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时,我们还在跟着起哄,当我们还没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时,我们还空喊着口号,心里自我陶醉,我们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因此,日本曾经走过的误区,曾经付出的沉重代价,应该成为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家长的前车之鉴。

(作者系锦绣园小学副校长 文卫涛)

新闻推荐

区县书记谈平安 平安促和谐 稳定保发展 创建平安灞桥打造最美城区 灞桥区委书记贠笑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近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持平安促和谐、稳定保发展思路,夯实“一降一升”责任,全面落实综治措施,为打造最美城区、建设宜居灞桥营造了良好的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