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驾驶战鹰翱翔蓝天 去世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八旬老飞行员完成遗愿
王文儒的妻子最后亲吻老伴记者 窦翊明 摄
鲜花、音乐、亲人簇拥……29日,王文儒老先生的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空军军医大学举行。这位80岁的老人,把一生献给了部队和单位,而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又留下遗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今年7月,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接到王文儒家人打来的电话,告知自己父亲有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愿望。随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老人亲自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签名栏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今年80岁的王文儒老人,是我国第一批从学校选拔的飞行员,从1956年参加空军那一天起,他就告诉家人,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随后因工作需要到铁道部永济电机厂后,他几十年里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为他人着想。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驾驶战鹰翱翔天空的老人,却在今年五月份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病后,老人的身体情况一天天恶化,出现了贫血、肺炎、肌肉无力等症状。在积极与病魔做斗争,默默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老人也一直在冷静地思考。他向家人郑重提出,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
王文儒的老伴告诉记者,自签署了登记表之后,老人家常说不要再给自己用药,不要再做无谓的消耗。他常常说:“不要让我瘦成一把骨头,要多留一些肌肉让学生们研究学习。”2017年9月27日晚,王文儒老人与世长辞。
众人手捧鲜花送别老人
昨日上午十一点整,王文儒老人的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空军军医大学举行。和其他告别仪式不同,这里没有撕心裂肺的号哭,取而代之的是鲜花、音乐,以及浓浓的爱与祝福。王文儒老人安详地躺在那里,身上披着党旗,旁边放着他当年当空军时英姿飒爽的照片。
王文儒老人家里20多位亲人以及空军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多位师生,手捧鲜花、表情肃穆,依依送别老人。在仪式开始前,王文儒的老伴站在老人遗体前,轻轻为他擦拭脸庞,面带微笑地说:“你的角膜已经采下,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你的遗体也将留在这里,供学生们研究学习,明天你就要去新的工作岗位了,我们为你祝福、为你喝彩。”老人的老伴还安慰身边低声抽泣的亲属:“好事儿,不哭,他完成了遗愿,肯定很高兴。”
一朝是人民空军的一员,一辈子便都是人民空军的一员。王文儒的二女儿王静告诉记者,父亲从参军开始就把生命交给了祖国。年轻时,他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入到空军军事训练的历史进程中;如今,王文儒又要将遗体奉献给国家医疗事业。对此,他的所有家人们,都十分支持老人最后的选择,也为是他的子女而感到自豪。
角膜可使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记者了解到,王文儒老人27日晚19时去世,当天22点,老人的角膜就被采取并保存。昨日告别现场,西安市眼库主任银勇告诉记者,目前老人的角膜正在进行化验,一旦排除传染病等疾病,将按照临床要求,尽快安排给合适的病人进行移植。老人的角膜可使两位盲者重见光明。
空军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老师冯宇鹏介绍,按照老人遗愿,遗体将被用作医学教学。对于目前解剖学遗体紧缺的形势下,他们师生都对老人表示由衷感激。
西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办公室主任梁超介绍,我国每年有器官衰竭患者约150万左右,有近30万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而真正能够实现移植手术的只有1万人左右,众多需要器官移植的鲜活生命都只能在焦急等待中憾然离世。
市红十字会呼吁,为使那些期盼得到器官移植的患者早日重获新生,希望大家行动起来,用爱心和奉献,使生命得到延续和传承。捐献志愿登记联系电话:西安市红十字会029-86787762。
记者梁璠
新闻推荐
单就美食而言,川陕两省各具风流,难分伯仲。西安有凉皮、油泼扯面、羊肉泡馍,成都有冰粉、串串、麻辣火锅……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在今日《新蜀道·沿黄路——西成客专特别报道...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