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当先锋 昔日“烂尖山”变成今天“樱花村” 刘志泉5年来用心当好第一书记

西安晚报 2017-07-01 05:00 大字

刚来时“冷眼”相对,后来亲成一家人,刘志泉当好第一书记的法宝就是两字“用心”。现任西安市民政局派驻临潼区穆寨街道姚坡村扶贫工作队长的刘志泉,从2012年到2017年来到穆寨街道扶贫,一干就是5年。5年来,他用心当好第一书记,将昔日“烂尖山”变为了今天的“樱花村”,也让姚坡村村民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刚来时的“冷眼”变“亲人”

刘志泉在尖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面对帮扶工作的各种困难,吃住在山村里。刚刚驻村时,全村政策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空无一人,村党支部书记的家就是两委会的办公地点。两委会阵地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基层组织工作环境,刘志泉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旁边的一个废弃的小学里安营扎寨,走村入户开展工作调研一个多月,撰写2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向局党委争取帮扶发展资金。同时,将修路、建设村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幸福互助院的设想纳入三年规划,同时争取到3个项目共计39万元资金。

社区中心建成后,还为村两委会配置了新的办公家具和计算机,阵地有了,使村两委会的各项工作开展有了活力,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得到落实,村民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有了广场,村民纷纷搬进了安置点,尖山村从此有了“人气”。随后,群众对村党支部和他的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思想认识也从刚来时的“冷眼”变成了“亲人”。

“烂尖山”变成“樱花村”

驻一地红一片,扶一村红一村,这是刘志泉对自己的要求。2012年到2017年,刘志泉在穆寨街道一干就是5年。经他手的帮扶项目14个,先后为尖山村和姚坡村协调扶贫资金230多万元,从打井到建设蓄水池,从修路到建社区中心,从改善环境到建敬老院等,一个个扶贫项目都像是他亲手带大的孩子一样,倍加珍惜。

“方圆十里烂尖山”,面对干旱缺水,刘志泉先后协调市区水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投资40万元为村里打350米深水井一眼和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让尖山村告别“水荒”。2015年,刘志泉又向市民政局建议为村里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局里及时筹措资金1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1座5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长达千米的农田浇灌管道,让尖山村告别了“旱灾”。同尖山村一样,每到夏季用水高峰,姚坡村由于村里缺水村民有苦难言,刘志泉也积极向局里提议将解决村里用水难纳入规划,终于也让姚坡村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水通了,致富的信心足了,尖山村的102亩花椒示范园也建起来了。后来,刘志泉还为尖山村村民居住点和村委会大院及周围栽种各类绿化树木400多株,将昔日的“烂尖山”,变成今天的“樱花村”。

扶贫包户花名册递减再递减

刘志泉在尖山村帮扶期间,局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扶贫包户花名册变更过3次,每一次变更都是递减再递减。

当市民政局投资15万元给村里发展200亩核桃产业园,为让村民栽种“放心树”,刘志泉参加杨凌农高会挑选优质核桃苗,并与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村委会干部一起赴扶风苗木基地考察购买优质核桃苗。如今产业园项目初步形成,村民黄狗娃、邓社娃、陈胜利等困难群众的果园已采摘了第一季核桃,创新产业发展使村民对幸福生活有了“奔头”。街道利用他提供的核桃嫁接信息资源,通过与扶风段家镇核桃苗木嫁接专业合作社合作,为所辖区域行政村改良嫁接新品种核桃上万亩。

“组织的回报永远大于个人的付出”回顾起工作,刘志泉始终认为,自己能真心实意地为贫困山区的困难群众做些应该做的事情,才是这5年最满意的经历。记者宋洁

新闻推荐

还在争议“靠不靠谱”?每年20万大学生创业者如此回答……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是否靠谱”的争议不断。日前,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3年,就业大学生创业率稳定在3%左右,每年创业大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短短...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